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棘輪效應

由 心理自救 發佈於 心理

'25-07-05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來只是隨手買了一個盲盒,想要給生活增添一份小驚喜。然而,不知不覺間,你發現自己已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蒐集那些隱藏款,甚至陷入了對整個系列的執着追求。這種似乎無法滿足的慾望,背後有着什麼樣的心理機制?

1盲盒爲什麼能一再吸引我們?


心理學上有一個專門的術語來描述這種現象——棘輪效應,指的是人們的慾望和期望在滿足一個目標後,並不會靜止在那,而是會不斷升級。這種現象首先在經濟學上被提出,後來逐漸被應用到心理學中。

2棘輪效應的心理機制


棘輪效應是怎麼在我們心裏產生和運作的呢?

1. 多巴胺分泌:當我們抽到盲盒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這種化學物質讓我們感覺到愉悅和滿足。可是這種滿足感是短暫的,我們總會追求更多、更高的快感。


2. 習得性增強:每次成功抽到新的或稀有的盲盒,都會進一步強化我們的行爲,就像訓練動物通過某種行爲獲得獎勵一樣。久而久之,這種行爲變得越來越強烈,越來越難以控制。


3. 社會比較:看到身邊的人或網上他人炫耀他們的盲盒收藏,我們的心理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激發出自己也想要摻一腳的慾望。我們不想被落下,甚至想要超越他人。


4.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結合:我們的慾望不僅僅來源於對多巴胺的追求,還受到周圍環境和外在獎勵的推動。我們會因爲“擁有”這個身份標籤而感到更多的滿足和自豪。


3棘輪效應的現實困境


1. 心理健康問題:持續的慾望得不到滿足,會讓人產生焦慮和沮喪的情緒,甚至誘發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2. 財政壓力:爲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人們可能會不計成本地投入,這會造成經濟上的巨大壓力,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債務危機。


3. 社會關係:一些人甚至會因爲這種慾望而疏遠了身邊的朋友和家人,最終損害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4如何應對棘輪效應


瞭解了棘輪效應的機制和負面影響後,我們應該學會如何與之共處,以追求心理上的平衡和健康。

1. 設立明確的目標和界限:明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追求目標,並對這個目標設立嚴格的界限,可以幫助我們控制慾望的膨脹。


2. 培養內在滿足感:學會通過內在的滿足感而不是外在的物質獎勵來獲得愉悅,比如通過閱讀、運動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


3. 建立支持系統:與家人朋友保持良好溝通,建立一個相互支持的社交網絡,也可以幫助我們控制慾望,找到內在的平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