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費超過3年沒交,就不用交?律師暴行業潛規則:90%業主白送錢

由 家常菜日記 發佈於 美食

'25-08-03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業主都有這樣的疑問:物業費只要超過3年沒交,就不用交了嗎?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簡單,不少律師曝光這背後存在行業潛規則,導致90%的業主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多花了冤枉錢。

按照《民法典》第188條,物業費糾紛的訴訟時效是3年,但這個3年的起算時間並不是從繳費截止日開始算起,而是從物業公司最後一次有效催繳的日期開始算。例如,物業在2020年1月給業主寄過催繳函,即便業主的欠費是從2017年開始的,訴訟時效也會從2020年1月重新算起,一直算到2023年1月。也就是說,如果物業能拿出有效的催繳證據,哪怕欠費時間看似已經超過了3年,業主依然有義務繳納物業費。

有效的催繳證據包括快遞單、短信記錄、公示照片等。若物業提供不出這些催繳證據,業主就可以主張“超過時效”,此時法院會駁回物業對應年份的繳費請求。然而,現實中存在一些不良物業僞造催繳記錄的情況。業主收到催繳通知時,要仔細覈對快遞單上的簽收人、短信發送號碼是否是自己的。一旦發現有造假情況,不要害怕,可當庭申請筆跡鑑定或者調取通話記錄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除了訴訟時效和催繳證據問題,服務質量也是業主拒交物業費的常見理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的解釋》第3條明確規定,業主要覺得服務質量不達標,想要抗辯,就得拿出初步證據。在實際操作中,有三類證據比較管用。

一是影像證據。業主平時可以多留意小區的公共區域,用手機拍攝樓道里的垃圾、破損的設施、荒廢的綠化帶等場景。拍攝時要注意記錄好拍攝時間,手機原圖自帶的時間戳就能起到關鍵作用,這些影像能直觀地反映出物業的服務不到位。

二是證人證言。儘量找兩個以上的鄰居出庭作證,或者把大家聯名簽署的投訴書提交上去。多人的證言更具說服力,能證明小區物業的服務問題並非個別現象。

三是第三方報告。如果條件允許,業主可以花2000到5000元委託專業機構來評估小區的安防系統、消防設施等是否達標。如果最終業主勝訴,這些費用還能讓物業來承擔。

很多業主由於不瞭解這些法律規定和行業潛規則,在面對物業催繳時往往選擇妥協,白白交了本可以不用交的物業費。所以,業主們要增強法律意識,在遇到物業費糾紛時,合理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同時,物業也應該規範自身行爲,提供符合標準的服務,這樣才能營造一個和諧的小區環境。

畢竟,好的物業服務值得合理的費用,而業主的權益也需要法律的有力保護。在這個過程中,理性、合法的維權纔是最好的選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