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夜市閒逛,一股熟悉的香味撲鼻而來。我一轉頭,看到好幾個小攤上都擺着一盒盒炸得金黃酥脆的小蟲子,細看才發現,是“知了猴”——也叫金蟬。攤主高聲吆喝着:“兩塊錢一個,現炸的!”我心裏感嘆,現在喫知了猴也成了“奢侈”的事。

這東西,在我們小時候可是隨手就能抓幾十只的寶貝。每年一入夏,尤其是剛下過雨的傍晚,我們幾個小夥伴就拿着手電筒、竹竿和塑料瓶,鑽進村口的樹林裏去“打獵”。知了猴一隻只趴在樹幹上慢慢地爬着,看起來就像小猴子,哪怕藏得再隱蔽,在燈光下一照立馬原形畢露。兩個小時下來,回家一稱,往往有好幾百克,晚上一家人圍着油鍋炸上一盤,那叫一個香!
河南人喫知了猴,可是很講究的——只喫那種剛剛從土裏鑽出來,還沒來得及長翅膀的金蟬。因爲這個階段的金蟬肉質最嫩,殼也最薄,喫起來口感最佳。而有些地方比也會喫那種已經能飛、長了翅膀的蟬,不過風俗不同,喫法也略有差異。

這種“土生土長”的小喫,不僅味道酥香,而且富含蛋白質,是非常天然的高蛋白食材。炸過之後,外皮脆、內裏嫩,還有一種淡淡的土腥香混着油香,是兒時夏天最特別的味道。如今卻越來越難見到了,環境變化加上人們不再抓,想喫只能靠買,價格也水漲船高。
炒知了猴
1、剛從地裏爬出來的金蟬表面往往帶有泥土,先用清水反覆沖洗幾遍,再放入淡鹽水中浸泡半小時,去除雜質的同時讓蟲體更緊實。

2、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六成熱時下幾粒花椒炸香,然後把瀝乾水的金蟬倒入油中,小火慢炸,直到表面酥脆呈金黃色,撈出瀝油備用。

3、另起鍋,加少許油,放入蔥段、薑片、蒜末和幹辣椒段,炒出香味後,倒入炸好的金蟬,開中大火翻炒均勻。

4、臨出鍋前,撒上一勺孜然粉和少量食鹽,再次快速翻炒,讓每隻金蟬都裹上香料,香味濃郁,油而不膩。

就這樣,一盤熱氣騰騰、酥香四溢的爆炒金蟬就出鍋了。不管是當作配啤酒的小菜,還是作爲回憶童年的零食,喫一口,就能把你帶回那些夏日黃昏裏,拿着竹竿奔跑在樹林裏的時光。它不只是嘴巴里的美食,更是童年記憶中,那些熱烈夏天的片段。#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社會新聞,分享市井生活和美食,關注我,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