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遲遲不解決臺灣問題,顧慮在此,這纔是美國的終極後手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14

臺灣問題一直是中國的核心關切,但爲啥這麼多年過去了,中國遲遲沒下決心徹底解決?這裏頭的顧慮可不簡單,美國的算盤打得更深,尤其是它藏在印度洋的那張“終極後手”,讓中國不得不三思而後行。

蔡英文的政治軌跡

說到臺灣問題,蔡英文這號人物肯定繞不開。她1956年8月31日生在臺北,家裏九個兄弟姐妹,她是最小的那個。爹是開汽車修理廠的,媽是家庭主婦,日子過得挺實在。蔡英文從小就聰明,1978年從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拿了法學學士。後來她覺得光這不夠,又跑去美國康奈爾大學讀了個法學碩士,1980年那年的事。之後還不滿足,轉頭去了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1984年拿下法學博士,論文寫的是“不公平貿易行爲與保障措施”,挺硬核的。

回臺灣後,她先在東吳大學教書,後來跳槽到政治大學當教授。那時候她講課講得清楚,學生挺喜歡她。除了教書,她還給政府和企業當過法律顧問,攢了不少經驗。1993年,李登輝拉她進經濟部當顧問,她算是正式邁進政壇。1996年,她又進了國家安全會議,參與搞了個“兩國論”,說臺灣和大陸是倆國家。這東西1999年一公開,大陸那邊炸了鍋,蔡英文的名字也開始響起來。

2000年,陳水扁上臺,她被拉去做陸委會主委,管兩岸關係。那會兒民進黨推“臺獨”,大陸死守“一箇中國”,她夾在中間想找平衡,但兩岸關係還是越來越僵。2004年,她當上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裏推經濟改革和“臺獨”議題。2008年民進黨輸了選舉,她接手當主席,把黨整頓了一番,2012年第一次跑去選臺灣地區領導人,對上馬英九。雖然輸了,但輸得不多,給她後來鋪了路。

2016年,她捲土重來,終於當上臺灣地區領導人,成了臺灣第一個女頭頭。2020年連任,得票率57%,民進黨史上最高。她上臺後,經濟上搞了個“新南向政策”,想少靠大陸,多跟東南亞國家混。2022年,臺灣GDP到7510億美元,還挺能撐。但她死咬“臺獨”不放,不認“九二共識”,大陸直接斷了官方交流,還在外交和經濟上給她使絆子。

國際上,蔡英文挺拼的。2021年,美國賣給臺灣7.5億美元的武器,2022年佩洛西還跑去臺灣見她,大陸氣得在周邊搞大演習。她自己生活低調,沒結婚沒小孩,喜歡養貓,平時看看書、旅旅遊,挺像個知識分子。

中國爲啥遲遲不解決臺灣問題

那中國爲啥在臺灣問題上一直拖着呢?不是不想解決,是真有顧慮。美國在這事兒裏摻和得太深,尤其是它在臺海之外的戰略佈局,讓中國不能隨便動手。2022年佩洛西竄臺後,解放軍在臺灣周邊搞了大演習,但也就是演演,沒真打。爲啥?因爲美國真正的殺招不在臺海,而在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

先說軍事。中國在臺海和南海的優勢很明顯。東風-21D和東風-26導彈,射程能蓋住臺海和南海九段線,打美軍航母那是手到擒來。美國智庫自己算過,在1000公里內,美軍基本沒戲;1000到2500公里,勝算也就一半一半。可一旦拉到2500到3000公里外的印度洋,美國就翻身了。中國85%的石油進口靠印度洋航線,每年10億噸貨得過馬六甲海峽。這地方窄得要命,最窄才1.7英里,是全球貿易的命門。2016年數據說,每天1600萬桶原油和320萬桶液化天然氣從這兒過,全球第二大流量。中國從中東、非洲弄來的油氣和稀有金屬,基本都走這條道。

美國掐準了這軟肋。2023年5月,它在印度洋搞了個多國軍演,拉上印度、澳大利亞、日本,擺明了秀封鎖肌肉。6月,拜登跟莫迪籤協議,給印度F-16發動機生產線,還送MQ-9B無人機。這擺明了是要圍堵中國。要是臺海真打起來,美國聯合盟友把馬六甲一堵,中國能源線就斷了,工廠停工,油價飆天,經濟得亂套。中國知道這後果,所以不敢輕舉妄動。

但中國也沒閒着。軍事上,2017年在吉布提建了個基地,守着印度洋入口。經濟上,“一帶一路”搞陸上通道,中巴經濟走廊的瓜達爾港、緬甸的皎漂港都在推。2023年,中巴走廊的油管能運1000萬噸原油,雖然跟海運比還差不少。中國還跟沙特簽了能源協議,加大油氣進口,想多條腿走路。加上跟俄羅斯、伊朗的合作,也是爲了牽制美國。

可這些招短期內頂不上馬六甲的量。陸上管道成本高,地形複雜,政治風險也不小。比如緬甸那條線,維護費一大把,瓜達爾港還得看巴基斯坦局勢。所以,中國在臺灣問題上只能先忍着,等軍事實力和經濟佈局再紮實點。

後續發展與結局

蔡英文2024年5月幹完第二任就得下臺,臺灣規矩不讓連任三屆。2024年1月,民進黨推賴清德上位,他跟蔡英文一樣是“臺獨”派,上臺後估計還是硬碰硬,兩岸關係緩不了。中國這邊,2024年解放軍在臺灣周邊的演習估計會更多,經濟上也可能再擠兌臺灣,比如卡它水果、海產品的出口。2023年,臺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掉到30%,但大陸還是它最大市場,這招挺狠。

美國肯定還會在臺海插一腳。2024年,它又批了20億美元的武器給臺灣,F-16V和反艦導彈都上了。美軍艦老在臺灣海峽晃,2024年6月“拉塞爾號”還過去轉了一圈。但它真牛的牌在印度洋,2025年還計劃在那兒搞更大軍演,拉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一塊兒幹,擺明了要給中國壓力。

中國這邊,“一帶一路”還在推,瓜達爾港2027年能多接點油,皎漂港的管道也在擴。2023年,中國跟東盟貿易額破9000億美元,經濟路子寬了點。海軍也硬氣了,2024年055型驅逐艦巡印度洋,挺有威懾力。未來十年,要是能少靠馬六甲,或者遠洋打仗能頂上,美國的印度洋優勢就沒那麼大了,臺灣問題可能就好辦點。

不過風險還在。美國換個政府,或者全球經濟大變,臺海就可能翻天。蔡英文下臺後,估計會低調點,寫寫回憶錄,或者去國際智庫混。她留下的“臺獨”遺產爭議不小,但臺灣問題這攤水還得接着攪。

長遠看,中國國力上來,國際格局一變,統一的事兒就有戲了。領導人老說這是歷史必然。幾十年後,靠實力和局勢,祖國版圖齊了也不是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