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問題這幾年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熱點,尤其是中美關係越來越緊張,大家都擔心這地方會不會真打起來。2023年6月,經濟學人智庫(EIU)扔出一份重磅報告,說如果臺海真開戰,損失最大的不是中國大陸和臺灣,而是周邊的三個國家——日本、韓國和菲律賓。這話一出,馬上就炸了鍋,不少人開始討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臺海現在啥情況?
先說說臺海的背景,大家心裏有個底。臺灣問題從1949年就開始了,大陸一直強調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和平統一是首選,但也不排除用武力解決問題。近年來,美國加大了對臺灣的支持力度,軍售、官員互訪啥的沒少幹,中國這邊自然不高興,軍事演習也越來越頻繁。2025年2月,解放軍在臺灣西南40海里搞了個聯合戰備演習,22架軍機直接越過臺海中線,臺灣那邊立馬緊張起來,艦艇和飛機全出動盯着。這局勢看着是越來越緊繃。
臺海不光是兩岸的事,它還是個全球經濟的大動脈。每年有大量貨船從這兒過,運的都是半導體、電子產品這些關鍵貨。臺灣的芯片產業更是牛,全球60%的半導體都靠它,尤其是臺積電,簡直是科技界的命根子。一旦這兒打起來,不光兩岸受影響,整個亞太地區,甚至全世界都得跟着抖三抖。
西方評估是怎麼說的?
經濟學人智庫(EIU)是幹啥的呢?簡單說,它是個老牌研究機構,1946年就成立了,隸屬《經濟學人》集團,專門給政府、企業做經濟和政治分析,全球190多個分析師,數據和預測都挺靠譜。這次他們出的白皮書,直指臺海衝突的最大輸家不是兩岸,而是日本、韓國和菲律賓。
報告裏說,臺海要是打起來,首先供應鏈就得崩。臺灣的半導體生產會停擺,貨船沒法走正常航線,得繞遠路,運費和保險費蹭蹭往上漲。尤其是日本、韓國和菲律賓,離得近,經濟上又跟臺灣和中國大陸綁得緊,所以受衝擊最大。報告還提到,澳大利亞、香港和一些東南亞國家也會遭殃,但這三國首當其衝。
爲啥不是兩岸損失最大呢?報告沒細說,但估計是覺得大陸有體量優勢,資源多,能扛一陣子;臺灣雖然會被打殘,但它本來就小,損失再大也就那樣。可週邊這三國不一樣,它們經濟高度依賴臺海的穩定,一旦斷了鏈子,影響是災難性的。

日本爲啥躺槍?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科技產業發達,但它有個軟肋——半導體全靠臺灣。2022年,日本跟臺灣的貿易額高達882億美金,大部分是芯片進口。汽車巨頭豐田、電子大佬索尼,生產線都離不開臺灣的貨。臺積電要是停產,日本這些企業就得停工,經濟直接趴窩。
再說地理,日本離臺海太近了,東海的航運安全肯定受影響。貨船得繞道太平洋,多跑幾千公里,成本飆升。更麻煩的是,日本跟中國還有釣魚島的恩怨,臺海要是亂了,這邊也得跟着緊張。2021年,安倍晉三放話“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這話不是隨便說的,日本真怕被拖下水。
這幾年,日本也意識到風險了。2022到2025年,政府砸了3.9萬億日元(約257億美金)搞半導體自給,臺積電還在熊本開了個廠,2024年投產,目標是少靠臺灣。可這玩意兒不是一天兩天能搞定的,真打起來,日本還是得喫癟。
韓國咋也跑不掉?
韓國的情況也不樂觀。它是全球內存芯片的老大,三星、SK海力士牛得不行,但在高端邏輯芯片上,還是得靠臺灣的臺積電。2024年,臺灣半導體產值1650億美金,臺積電佔了全球代工市場的64%,韓國要是沒了這供應,智能手機、電腦、汽車產業全得歇菜。
更頭疼的是,韓國跟中國的經濟聯繫太深了。中國是它最大的出口市場,2023年佔了四分之一。臺海打起來,貿易肯定受阻,說不定還有制裁,韓國企業日子不好過。還有朝鮮這顆定時炸彈,臺海亂了,朝鮮可能趁機搞亂,韓國得兩頭顧,壓力山大。
韓國也開始自救。2025年4月,政府掏出330億韓元(約232.5億美金)支持半導體研發,三星和SK海力士加緊生產高帶寬存儲器(HBM),想在AI市場上站穩腳跟。可這也只是治標,真到關鍵時候,還是得看臺海啥情況。
菲律賓咋就被捲進去了?

菲律賓跟日韓比,科技上沒那麼強,但地理位置太要命。北部島嶼離臺灣不到100英里,臺海一開打,它首當其衝。菲律賓的港口靠臺灣和中國進口不少貨,打起來貿易肯定斷,物價得漲,供應鏈也得亂。
更麻煩的是,菲律賓跟美國有防禦條約,美國要是摻和進來,菲律賓跑不掉。中國可能會報復,把菲律賓當靶子。南中國海的島礁爭端本來就沒消停,2023年馬科斯上臺後,對中國硬氣了不少,還跟美國搞聯合軍演,2025年“巴利卡坦”演習直接在呂宋海峽練反艦導彈,這擺明了是在備戰。
菲律賓也在試着穩住自己。2025年跟臺灣搞了點非官方交流,想多條腿走路,少靠中國。可它底子薄,真打起來,能扛多久還真不好說。
這事對全球有啥影響?
臺海要是真亂了,不光這三國遭殃,全球都得跟着疼。半導體短缺會讓科技產業癱瘓,手機、電腦、汽車啥的都得漲價。航運成本一高,通貨膨脹肯定跑不了。東南亞國家像越南、泰國、馬來西亞,也得因爲貿易斷鏈喫苦頭。香港更慘,可能人口和資金都得跑。
更大的風險是衝突升級。美國要是下場,中美直接對上,亞太地區就成戰場了。日本、韓國、菲律賓這些美國盟友,少不了被拉進去。朝鮮也可能趁亂搞點動作,整個地區亂成一鍋粥。
這幾年,日本、韓國、菲律賓都沒閒着。日本搞芯片自給,韓國砸錢研發,菲律賓靠美國抱團取暖。2024年臺積電在日本開廠,2025年韓國HBM芯片賣得火熱,菲律賓跟美國演習搞得熱火朝天,都是在給自己加保險。可說實話,這些招兒只能減點損失,真打起來,誰也跑不了。

EIU這份報告說得挺在理,臺海穩定不光是兩岸的事,周邊這三國真是倒了血黴,離得近、靠得緊,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得跟着抖。全球供應鏈這麼連着,誰也別想獨善其身。最好的法子還是別打,大家坐下來談,省得都跟着遭殃。你覺得這三國還能幹點啥不?有啥想法歡迎聊聊,畢竟這事關乎咱們亞太的和平,誰也不想看到亂糟糟的那天。
參考資料
經濟學人智庫(EIU)2023年6月白皮書
國務院臺辦新聞發佈會(2025-05-14/28)
《南華早報》相關報道
北京大學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