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沒有被美國駐軍的西方強國,美軍窮盡所能,幾十年都無可奈何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11-21

想想看,冷戰那會兒歐洲國家一個個都把大門敞開讓美軍進來駐紮,德國有好幾萬,意大利上萬,英國也一大堆,就連西班牙後來也簽了協議。可法國呢,從1967年到現在,本土上愣是一兵一卒的美軍常駐都沒有。

華盛頓換了多少屆政府,試過經濟援助換條件,情報共享當誘餌,安全威脅放狠話,甚至私下找門路,可巴黎那邊就是不鬆口。這事兒擱誰身上都得納悶:法國憑啥這麼硬氣,美國拿它真沒辦法?

根兒上還得從戴高樂那輩說起。二戰剛結束,美國以盟友身份留部隊在歐洲防蘇聯,法國本土當時有二十多個美軍設施,六七萬人到處是。

戴高樂1958年回來掌權,看這架勢就窩火,他覺得法國好歹是戰勝國、安理會常任,怎麼能讓外國軍隊長駐自家地盤?這不是主權問題是什麼。

乾脆先搞自己的核力量,1960年撒哈拉沙漠第一顆原子彈炸響,法國成了第四個擁核國家,有了這個硬傢伙,底氣一下子足了。

1966年3月,戴高樂直接下通知:法國退出北約一體化軍事指揮,所有外國部隊限期走人。一年時間,美軍打包七萬多人、飛機坦克全撤,北約總部也從巴黎搬布魯塞爾。

1967年4月,最後一批人離開,從那以後法國本土就乾淨了。美國那邊從約翰遜到里根,好幾任總統都試着回頭敲門,里根那會兒最強硬,還搞過情報活動,結果被法國反間諜局抓現行。

可法國守得住,一靠獨立核威懾,二靠完整國防工業,從戰鬥機到潛艇到導彈,全鏈條自己玩得轉,三靠外交左右逢源,不綁死在美國那棵樹上。

時間推到九十年代,北約東擴,美國想拉法國徹底融入,法國軍官去布魯塞爾開會可以,本土大門照樣關緊。2003年伊拉克戰爭,法國公開頂撞美國,拉姆斯菲爾德酸溜溜說那是老歐洲,法國人聽了當耳旁風。

2009年薩科齊把法國軍隊塞回北約指揮鏈,大家以爲要變天了,結果他明確表態:迴歸可以,基地一個不給。美國私下找過多少次,法國國防部就那句,本土不行。

奧巴馬、特朗普時代,美國換着法子試探,特朗普直接威脅關稅,法國回得乾脆:歐洲不是後院。馬克龍上臺後更把“戰略自主”喊得響亮,說歐洲防務得自己抓,不能總指望美國覈保護傘。

2022年俄羅斯打烏克蘭,歐洲安全環境鉅變,馬克龍反覆強調歐洲要建獨立能力,核威懾對話可以擴展到夥伴國,但前提是法國說了算。

這幾年北歐變化快,芬蘭2023年4月入北約,瑞典2024年3月跟上,兩國都跟美國簽了防務合作協議,芬蘭開放15個設施區域,瑞典給17個基地使用權,美國部隊和裝備預儲都行。

北歐基本成美國新前沿,可法國看在眼裏,立場紋絲不動。2025年到現在,法國國防預算猛增,核力量現代化提速,歐洲聯合軍工項目推得飛起,馬克龍在各種場合說,歐洲安全命運得歐洲人自己掌握。

說白了,法國這塊地乾淨了快六十年,不是運氣,是實打實攢出來的家底:核按鈕在自己手裏,軍工不求人,外交能平衡。華盛頓不是沒轍,而是真逼急了,歐洲這頭可能就散了,得不償失。

法國人自己也驕傲,這不光是軍事選擇,更是國家性格:寧可多花錢多費勁,也得站直了做人。擱現在這世道,看法國這股倔勁兒,還真讓人服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