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出獠牙,歐洲終於對C919下“逐客令”,外媒:不怕斷供發動機?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11-21

今年四月底,歐洲航空安全局執行董事弗洛裏安·吉勒梅在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把話挑明瞭:已經正式通知商飛,C919今年拿不到歐洲適航證,得再等三到六年。

這句話一出口,外媒直接用“逐客令”來形容,意思很清楚,歐洲市場短期內不歡迎中國大飛機進來。

C919在國內拿證後,商飛一直把歐洲認證當成重要目標,因爲EASA的證在國際上含金量高,很多國家尤其是非洲和部分亞洲國家會直接參考。

2024年8月,EASA團隊來上海做了第四輪現場評估,反饋還挺積極,說可以開始準備驗證試飛,大家都覺得2025年有戲。商飛內部也對外放風,爭取年內過關,好讓東南亞和中東客戶下單更放心。

結果2025年4月28日,吉勒梅在科隆總部接受L’Usine Nouvelle採訪,直接潑了冷水。他說合作四年了,前兩年疫情耽誤不少,現在得從設計驗證、部件測試到試飛,一步步來,三到六年很正常。

80%的部件是歐美供應商的,已有證明,但整體集成得EASA自己評估。外媒一算,最快也得2028年,最慢2031年。商飛本來計劃2025年交付30架,衝到年產50架,這下歐洲門基本關死。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歐洲這是在護着空客。波音737 MAX從2024年初阿拉斯加那架艙門飛掉開始,一連串事故,窗戶裂、機械故障,高官坐的公務機都趴窩,全球停飛上百架。

空客訂單排到2030年後,正好一家獨大,誰也不想再多個對手。EASA局長自己也承認,一旦C919拿證,會幫商飛在全球打開更多市場。

發動機的事也總被拿來說。C919現在全掛CFM的LEAP-1C,美法合資。五月份美國商務部突然暫停了對商飛的出口許可,理由還是老一套,擔心技術泄露。

結果生產線一下子卡住,上半年才交付5架,遠低於計劃。通用和賽峯急了,這可是幾十億生意,違約金更嚇人。七月份貿易緊張緩和,許可又批了,繼續供貨。

商飛沒閒着,國產長江1000A從2023年開始在Y-20試飛臺上測,2025年3月AECC說試飛表現超預期,很快就能掛到C919上做驗證飛行。推力、油耗都追上來了,壽命也在趕。真要斷供,大不了換自己的心。

國內三大航訂單超千架,東航、南航、國航天天飛上海北京、上海成都、上座率九成以上。2025年1月1日,東航首開上海到香港航線,旅客擠着拍照,廣播一響“歡迎乘坐國產大飛機”,機艙裏掌聲一片。

東南亞那邊更熱鬧,印尼TransNusa早飛ARJ21,現在盯着C919。文萊GallopAir 2023年簽了15架C919+15架ARJ21,最近文萊民航局直接承認中國標準,交付在即。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航司老總組團來浦東看生產線,摸着機身直點頭。

歐洲拖就拖吧,C919又不靠歐洲喫飯。雙邊協議一簽,東南亞、中東、非洲隨便飛。長江1000A明年就能裝機驗證,後年取證,2030年寬體C929也上天,到時候誰還看歐美臉色。商飛現在生產線熱火朝天,工人三班倒,2025年咬牙也要衝30架交付。那些等着看笑話的,估計得等很久。

歐洲這手“逐客令”下得狠,可中國大飛機已經飛起來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