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這個被譽爲臺灣“護島神山”的科技巨頭,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泄密事件。
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泄密者不是什麼被重金收買的基層工程師,而是公司最受信賴的元老、創始人張忠謀的左膀右臂、執掌核心研發長達21年的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臺積電幾十年來構築的銅牆鐵壁,一直將目光死死盯在海峽對岸,嚴防死守任何技術流向大陸的可能性。
結果,自家後院燃起的大火,卻是由最親密的“盟友”美國點燃的。

羅唯仁,這位75歲高齡、手握1500項專利的傳奇人物,在退休前夕,用最原始的方式——影印、打包紙質文件,將臺積電未來5到10年的命脈,包括尚未量產的2納米、A16、A14製程機密,整整20多箱,悉數帶走。
三個月後,羅唯仁無縫銜接,高調入職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擔任副總。

消息一出,市場應聲倒地。
2025年11月19日,臺北股市重挫近百點,臺積電股價應聲跌至1395新臺幣。
這下跌的不僅僅是股價,更是臺積電數十年來建立的“信任”神話。
一座看似固若金湯的科技堡壘,就這樣被自己最信任的守門人從內部攻破了。

當制度敗給信任
這起事件最令人費解的地方,在於泄密手法的原始與臺積電安保神話的破產。
在外界想象中,竊取臺積電這種級別公司的核心機密,應該是電影裏演的那樣,通過複雜的網絡攻擊、植入木馬病毒。

可誰能想到,羅唯仁用的竟是“影印”和“搬箱子”這種近乎於物理手段的方式。
這恰恰暴露了臺積電管理體系中一個致命的盲區:制度敗給了“制度性信任”。
對於普通工程師,臺積電的安保措施堪稱嚴苛,電腦端口被封死,手機進出要檢查,甚至連競業協議都長達18個月。

就在事發前不久的8月份,臺積電還將一名跳槽至大陸企業的工程師告上法庭,求處14年重刑,殺雞儆猴的意味不言而喻。
然而,這套嚴密的體系在羅唯仁這樣的高層元老面前,幾乎形同虛設。
作爲執掌研發命脈的資深副總,羅唯仁擁有查閱、整理、打印核心技術簡報的權限。

公司上下,從安保到下屬,誰會去質疑一位即將光榮退休、功勳卓著的75歲老帥?
這種基於人情和功績的過度信任,讓內部安全制度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豁口。
羅唯仁正是利用了這個“制度讓他帶着不該帶的東西走”的漏洞。
被帶走的,絕非僅僅是幾張設計圖紙。

半導體制造的精髓,在於“know-how”,也就是那些無法完全數據化、只能通過無數次試錯和經驗積累才能掌握的工藝訣竅。
如何提升良品率、如何調試設備參數、如何優化生產流程,這些纔是臺積電領先全球的“武功祕籍”。

羅唯仁帶走的20多箱文件中,除了技術簡報,更有他幾十年的手寫筆記。
這相當於把一座“活的臺積電工廠”的靈魂,直接注入了正在先進製程上苦苦掙扎的英特爾體內。
英特爾得到的,是能夠極大縮短研發試錯時間、直接抄近道的“武林祕籍”。

誰是真正的對手?
如果說臺積電的內部管理漏洞是“人禍”,那麼其戰略上的短視,則更像是一場“天災”。
幾十年來,在臺灣當局的引導和配合下,臺積電幾乎將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構建防禦大陸技術滲透的“防火牆”上。

臺灣當局對大陸企業設置了多達601家實體的出口管制,將任何與大陸有技術瓜葛的工程師都描繪成“叛徒”,並予以嚴厲查處。
這條精心構築的防線,像極了二戰時期法國人引以爲傲的“馬其諾防線”——堅固、昂貴,卻最終被德軍繞道而過,成了軍事史上的笑柄。

臺積電耗費巨資和心血打造的防線,最終也沒能防住從背後捅來的刀子,而持刀者,正是它最信任的“盟友”美國。
事件發生後,臺灣當局的態度更是將這種尷尬演繹到了極致。
面對向大陸泄密的工程師,他們重拳出擊;而面對將整個家底搬到美國的羅唯仁,卻顯得束手無策。

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龔明鑫僅表示“已派員瞭解情況”,高檢署也只是不痛不癢地宣佈“分案調查”。甚至連撤銷羅唯仁“工研院院士”頭銜的威脅,都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爲何會有如此天差地別的“雙重標準”?
答案很簡單。

羅唯仁早已是美國公民,受美國法律保護,引渡幾無可能。
更重要的是,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建廠,正眼巴巴地等着美國政府的《芯片法案》補貼,此刻根本不敢將事件鬧大,得罪“金主”。
這種“對大陸零容忍,對美國選擇性視而不見”的局面,無疑是最大的諷刺。

近年來,美國爲了重振本土半導體產業,實現其IDM 2.0戰略,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一邊通過《芯片法案》威逼利誘,迫使臺積電、三星等企業赴美建廠,實現產能和人才的物理轉移;另一邊,則通過策反羅唯仁這樣的核心高管,直接將對手的核心技術“收歸國有”。
這一套“挖人、掏心、吸血”的手段,目標清晰明確,就是要建立一個由美國自己掌控的半導體供應鏈,而不是扶持一個強大的海外夥伴。

從這個角度看,羅唯仁的“迴歸”,在美國眼中或許是“功臣”,英特爾和美國政府自然會全力庇護。
最終,這場被媒體稱爲“羅唯仁間諜案”的風波,給臺積電留下的,遠不止是技術被竊的損失。
它更像是一場信仰的崩塌。

臺積電終於明白,在地緣政治的棋盤上,自己從來不是與美國並肩的“棋手”,而始終是一枚可以隨時被犧牲或吞噬的“棋子”。
參考資料:
臺積電老臣被曝攜20多箱機密資料跳槽英特爾,臺媒:背後水很深…
2025-11-20 16:19·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