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年ASML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2023年初,美國一輪接一輪推出口管制,荷蘭政府跟着收緊對華銷售政策,ASML前老闆彼得·溫寧克在財報會上就直說,這種管制反而會逼着中國自己搞出東西來。
那時候中國市場佔ASML銷售額15%左右,三季度直接衝到46%,簡直是他們的搖錢樹。溫寧克後來好幾次公開講,政治干預只會把行業拖後腿,中國有人才有錢,早晚找到路子走。
管制風聲一出來,中國客戶立馬開始瘋狂下單,能買的深紫外機型全囤上,ASML短期訂單爆棚,2023年全年中國銷售額佔比29%,2024年直接幹到36%以上,前三季度光刻機銷售裏中國佔了41%。

這波操作讓ASML賺得盆滿鉢滿,但大家心裏都清楚,這是最後狂歡。荷蘭從2023年9月1日起,要求最先進的浸潤式DUV機型出口必須申請許可,2024年1月開始,美國又把規則升級,部分老許可直接撤銷,影響NXT:2050i和2100i這些機型發貨。ASML只好承認,先進浸潤式機型基本別想賣到中國了。
彼得·溫寧克退休前還反覆強調,中國對成熟節點的需求超級大,電動車、光伏、消費電子全靠這些芯片,管制擋不住這個市場。
他甚至說,限制服務和備件才真要命,因爲ASML在中國裝了幾千臺機,維護和服務是長期飯票。2024年4月新老闆克里斯托夫·富凱上臺,正趕上壓力最大時候,美國12月又更新規則,荷蘭2025年4月跟進,把更多設備納入許可範圍。

ASML預計2025年中國業務降到20%左右,2026年還會再掉,但他們在北京擴維修中心,死死抓住服務這塊不放。
富凱後來講,中國落後先進技術10-15年,但成熟節點需求穩得一批,短期內ASML還得靠中國喫飯。管制越嚴,中國客戶囤貨越猛,ASML表面風光,內部其實捏把汗,怕哪天連備件和服務都卡死,那纔是真斷糧。
中國這邊呢,高端EUV單機路線被卡得死死的,光源那塊太難,ASML花幾十年才搞定,專利堆成山,短期複製不現實。

大家乾脆換思路,不玩單臺機器了,直接上集中式光源工廠。清華大學從2017年就開始推SSMB-EUV方案,用大環形儲存環產生高功率極紫外光,再通過光束線分給好多臺曝光站用,相當於建個光刻電站,一次性供幾十臺上產線。
2021年清華團隊跟德國合作,在Nature上發了原理驗證,證明激光能精確操控電子束,形成穩態微聚束,產生高重複率相干輻射。2022年又發綜述,說這方案功率能上千瓦,遠超ASML單機250瓦上限。
整個思路就是把最難的光源部分集中解決,下游曝光站簡單多了,成本降一大截,還適合中國搞大基地的那套工程化打法。國際上也認可,跟德國團隊繼續做相位鎖定實驗,確保光束穩穩傳過去。

這路子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中國在同步輻射光源、高鐵、特高壓這些大工程上早玩溜了,系統集成能力強。挑戰當然有,前期錢砸得多,佔地大,建完還得精細運營,但比一家一家複製ASML那種極端小型化光源靠譜多了。
2025年清華在EUV光刻膠上又搞出聚碲氧烷新材料,靈敏度跟國際頂尖看齊,配套慢慢跟上。國家層面把這當重大基礎設施推,選址雄安之類的地方,目標就是千瓦級裝置。
另外幾條路也沒閒着,上海微電子、上海光機所、哈工大這些單位在搞LDP放電等離子體光源,2025年好多地方傳出原理樣機測試,上海微電子9月工博會上直接亮出EUV參數圖,哈工大拿了獎,上海光機所用固體激光繞過二氧化碳激光,轉換效率衝到接近6%。

多路徑一起上,上海微電子計劃2025年Q3試生產,目標2026年量產。整個產業鏈2000多家企業抱團,成本能壓到ASML六成左右。
ASML那邊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富凱2025年講,中國需求比預期強,但2026年肯定大降,因爲客戶把能買的都買完了,再加上管制越收越緊。
短期ASML還賺服務錢,長期呢,中國這條集中式工廠一旦跑通,先進芯片生產就從“買機器”變成“建電站”,規則全變了。ASML壟斷單機模式的日子,怕是要到頭了。

說白了,封鎖把路堵死,反而逼出新路子。中國不硬抄ASML老路,玩系統工程這一套,接地氣又狠。2025年這些樣機、測試、參數圖一出來,ASML股價波動得厲害,高層講話也越來越謹慎。
巨頭慌不慌?數據擺在那,中國市場佔比從36%掉到20%,服務還能撐多久,誰也不知道。反正半導體這盤棋,現在越來越有意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