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向我國售出257臺光刻機,獲7500億元!外媒:恐“滅頂之災“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11-21

ASML是全球光刻機老大,EUV那種最頂尖的從來沒賣給中國大陸,因爲2019年起荷蘭就不批出口許可了。

中國能買的只有DUV系列,中低端的乾式ArF、KrF、i-line隨便買,高端浸潤式DUV從2024年開始也一步步收緊,先是NXT:2000i以上批不了,後來連1970i、1980i都得一個個申請。

2023年是中國客戶最後衝刺的一年,那年ASML總營收276億歐元,中國大陸佔29%,大約80億歐元左右,主要就是趕在管制前多拿點中端浸潤式DUV庫存。

2024年管制正式落地,但前幾年積壓的訂單還在交付,加上一些還能批的機型,中國大陸營收不降反升,全年101.95億歐元,佔總營收36.1%,成了ASML頭號大客戶。

數量上呢,ASML一年全球賣幾百臺光刻機,2023年賣了449臺新機加二手,2024年418臺新機,中國大陸拿了多少沒人精確公佈,但累計在中國裝機量到2023年底接近1400臺,包括計量設備。這1400臺是三十多年積累下來的,不是一兩年突然冒出來的。

2023到2024這波高峯,中國客戶大概拿了全球DUV出貨量的四成左右,2024年DUV總共374臺,中國佔比高點的時候一個季度接近一半,但全年算下來也沒到257臺那種誇張數字。

錢方面,2023加2024兩年中國大陸貢獻接近180億歐元,約1400多億人民幣,遠沒到7500億。

爲什麼中國買這麼多?很簡單,國內半導體產能擴張猛,華虹、長江存儲這些廠子都在加28納米以上成熟線,汽車電動化、5G基站、消費電子全要芯片,全球芯片荒那幾年大家都有體會,中國多備點貨穩產供是正常需求。

ASML自己也說過,中國買的都是legacy node設備,造不了最先進的7納米以下,但這些老節點芯片佔全球需求七八成,手機裏除了處理器,其他全是成熟製程,汽車一輛車幾百上千顆芯片,九成以上是老節點。

中國多產這些,等於幫全球補缺口,價格還壓得低,消費者買東西便宜點,何樂而不爲。

有些外媒不這麼看,他們一看到中國佔比高,就開始陰陽怪氣,說中國囤設備是爲了軍用,或者遲早自研出來把西方擠死,標題起得一個比一個聳動。

實際上ASML高層多次公開說,中國市場對他們至關重要,2024年中國貢獻了三分之一多收入,沒了中國,ASML利潤得腰斬。荷蘭政府也頭疼,一方面美國天天打電話施壓,一方面自家企業賺錢靠中國市場,左右爲難。

ASML中國區總裁沈波說過,公司從1988年第一臺機賣到中國到現在,一直在正常供貨,員工從幾百人擴到一千六百多,北京還打算新開維修中心,就是想把服務跟上。

2024年下半年開始,管制咬得更緊,美國不光卡新機,連舊機備件和服務都開始摻和,荷蘭跟着把更多中端機型納入許可清單。

ASML三季度中國淨系統銷售佔比掉到27%,四季度估計更低,全年還能靠前三季度拉到36%,但2025年公司自己預測,中國佔比會回到20%正常水平,少賺幾百億人民幣。

廠裏工人少幹了不少活,股價也晃盪,但ASML沒慌,轉頭把EUV和高NA新機重點供臺積電、三星、英特爾,AI熱潮拉動先進節點需求,訂單排到好幾年後。

中國人這邊,該拿到的設備早進廠開足馬力跑,28納米、40納米線滿負荷,芯片自給率在成熟領域穩穩上漲。

國產光刻機上海微電子的28納米機已經量產,哈爾濱工業大學那邊SSA800也開始供貨,雖然離EUV還遠,但老節點基本夠用。限制越緊,自研勁頭越大,這幾年進步有目共睹。

說到底,半導體這行本來就是全球合作,中國市場大需求穩,誰都離不開誰。ASML賺了錢,中國產能上來了,全球芯片價格穩了,大家都有活幹。

有些媒體非要喊滅頂之災,其實滅頂的可能是自己,把市場拱手讓人。生意歸生意,合作才長久,封堵只會逼出新路,這點荷蘭人比誰都清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