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國家從 “紙上概念” 到 “11 國俱樂部”打破西方百年主導格局

由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發佈於 軍事

'25-10-06

2001年美國高盛公司首席經濟師吉姆・奧尼爾在一份報告裏隨手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中國(China)四國名稱的英文首字母組合成爲“BRICs”概念。一家臺灣媒體率先將吉姆·奧尼爾提出的“BRICs”概念翻譯爲漢語的“金磚四國”。沒人想到這個學術概念會在24年後變成 “11國俱樂部”——沙特的石油、埃及的蘇伊士運河、印度的軟件、中國的高鐵、俄羅斯的天然氣、南非的黃金鑽石湊在一起竟打破了西方主導百年的世界格局。曾幾何時IMF的投票權、WTO的談判桌是圍着歐美髮達國家轉的。

如今金磚國家用佔全球35%的GDP、28%的貿易額證明:新興國家不是 “配角”,而是能自己定規矩的 “主角”。2009年6月16日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四國首腦齊聚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了第一次金磚國家峯會。這標誌着“金磚國家”由紙面上的學術概念正式演變成爲真刀真槍的國際合作機制。2010年南非作爲非洲國家的代表加入金磚國家的行列。2024年沙特、埃及、阿聯酋、伊朗、埃塞俄比亞五國成爲金磚國家正式成員。2025年1月7日印尼正式成爲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第11個成員國。現在孟加拉國、墨西哥、尼日利亞等國也在排隊申請加入。

中國作爲金磚國家的底氣藏在義烏港的集裝箱裏:每天近3000個裝滿小商品的箱子從這裏出發沿着 “一帶一路” 送到歐洲比西方的供應鏈快了整整10天;中國的底氣也藏在貫穿神州大地的4.2萬公里的高鐵軌道上——從哈爾濱到三亞朝發夕至的列車總里程比歐美所有高鐵加起來還多1.5 倍。現在的中國既能讓 “天宮” 空間站繞着地球轉,也能讓 “蛟龍” 潛到7000米深海。每年 2.5 萬億的研發投入撐起了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小到口罩大到航母......別人造不了的,中國能造;別人能造的,中國造得更便宜、更好。

中國如今已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世界第一大農業國、世界第一大糧食總產量國、世界第二大吸引外資國以及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國家。今天的中國在人工智能、再生醫學、量子計算機、區塊鏈、虛擬現實、無人機、高鐵、量子雷達、激光武器、防空導彈、反導技術、衛星導航等領域都是領先世界的存在。中國作爲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二十國集團成員正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推動國際和平與發展。

擁有1710萬平方公里陸地國土和757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的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截至2022年俄羅斯人口約爲1.46億。這在全世界近200個國家中排名第九位。俄羅斯石油儲量位居世界第六、天然氣儲量位居世界第一。俄羅斯有6000多枚核彈頭,還有能送宇航員上太空的航天技術。全球最龐大的核武庫和豐富的能源儲備使俄羅斯成爲了一個重要的戰略國家。俄羅斯的數學、編程也是世界頂尖:俄羅斯在每屆國際大學生編程大賽、谷歌全球編程挑戰賽、Facebook黑客杯等世界頂級數學賽事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目前俄羅斯已超越德國躋身世界五大經濟體之列。2022年俄羅斯的工業增加值排名全球第十位、能源儲量排名全球第一位、糧食產量排名全球第四位、黃金儲備排名全球第五位、外匯儲備排名全球第四位、鋼鐵產量排名全球第五位、海軍艦艇噸位排名全球第三位......如今伏爾加河畔的工業巨擎與西伯利亞的能源命脈共同支撐起了俄羅斯橫跨歐亞的強國骨架。這個國家的 “生存智慧”更堪稱一絕:在北極開核破冰船打通北方航道讓歐洲到亞洲的航線縮短40%;155%的糧食自給率 不僅夠自己喫,還能每年出口5000萬噸小麥穩住全球糧價。

印度最魔幻的地方是 “一邊落後,一邊領先”:班加羅爾的寫字樓里程序員敲着代碼支撐起全球2/3 的軟件外包業務。這裏每秒處理4500筆交易的統一支付接口比美國的PayPal還流暢;可城外的公路上牛車和特斯拉並行,雨季的積水能淹到汽車車頂。可就是這樣的印度在2023年讓“月船3號”探測器登陸了月球南極成爲全球第四個實現月面軟着陸的國家。2024年印度超越中國成爲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陸地國土面積排名全球第七位、海陸總面積排名全球第11位。如今印度從經濟總量看已是僅次於美、中、日、俄、德的世界第六大經濟體。

2024年印度的工業增加值排名全球第五位、糧食產量排名全球第三位、黃金儲備排名全球第十位、外匯儲備排名全球第五位、鋼鐵產量排名全球第二位、汽車產量排名全球第四位、發電量排名全球第三位......印度是全球僅有的九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印度陸軍坦克數量排名全球第六位、海軍艦艇噸位排名全球第六位、軍用飛機數量排名全球第四位。現在全球每三個程序員裏就有一個是印度裔。硅谷的谷歌、微軟高管裏印度人一抓一大把——印度的潛力就藏在14億人的 “數字革命” 裏。

巴西作爲南美最大的國家被視爲南美經濟發展的引擎支柱。巴西有854萬平方公里陸地領土和363萬平方公里海域。截至2022年底巴西人口已突破2億。如今巴西是僅次於印度、中國、美國、印尼、巴基斯坦、尼日利亞的世界第七人口大國。巴西也是一個資源豐富的農業大國。巴西的鈮、錳、鈦、鋁礬土、鉛、錫、鐵、鈾等29種礦物儲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還擁有全世界1/5左右的木材資源和18%左右的淡水資源。目前巴西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九、糧食產量居世界第五、鋼鐵產量居世界第九、汽車產量居世界第八、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九......

巴西在航空業方面的實力尤爲強勁:巴西全國有3600多個機場。這一數字在全球僅次於美國。巴西航空工業具備生產商業飛機、戰鬥機以及民航客機等諸多機型的能力。巴西航空工業公司是僅次於波音和空客的全球第三大飛機制造廠商。巴西這個南美巨人從昔日的咖啡王國到如今的綠色能源先驅用乙醇燃料點亮了40%的汽車油箱、用佔國土面積60%的雨林維繫着地球之肺。當"科學無國界"計劃輸送50萬學子奔赴海外,當Embraer支線飛機翱翔在110個國家上空......這個熱帶國度證明了自己的創新基因。

南非曾是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如今的南非比起以前有所衰落,但在窮國扎堆的非洲仍算是遙遙領先。南非國民在整體貧困的非洲擁有比較高的生活水平,城市建設也超出了其他非洲國家很大一截。南非的工業體系、金融體系、法律體系也是非洲最完善的。南非是非洲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迄今爲止南非的外匯儲備、商品出口額、商品進口額、高科技產業出口額、鐵路里程、公路里程、鋼鐵產量、發電量、汽車產量都是非洲最高的。儘管南非如今失業率高達33%,然而約翰內斯堡證券交易所依然穩居非洲首位。

從鉑金儲量佔全球90%的礦脈到開普酒鄉飄香世界的赤霞珠仍反映出南非人仍在追尋希望。如今南非的經濟總量在非洲位居第三、人均收入水平位居第六。如今南非道路建設總長度約3.4萬公里。這其中有1.8萬公里是電氣化鐵路。瀕臨海洋的南非航運業也十分繁榮:南非擁有總噸位75萬噸級的商船團隊。南非的海港城市德班是非洲最大和最繁忙的貨運港口。南非的軍事實力在非洲也算相對不錯:南非有現役正規軍6.6萬人、預備役1.5萬人。南非陸軍裝備有2700多輛坦克及裝甲車,海軍擁有30餘艘艦船,空軍有各類固定翼飛機206架、直升機92架。

沙特是世人皆知的土豪國。幾乎全球的奢侈品都能在沙特見到。沙特作爲一個盛產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國家在國際能源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沙特作爲中東遜尼派國家的盟主在中東地緣政治中的戰略意義也不容忽視。沙特還是中東地區最大的股票市場。這個擁有世界第九大證券交易所的國家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七。2016年沙特政府提出“2030願景”計劃預計投資1.1萬億美元用於交通、能源、通信、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項目包括建設長達3000公里的高鐵網絡、擴建和新建多個國際機場、發展清潔能源......

沙特規劃中的吉達塔有252層1000米高。這一建築完工後將超越目前的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哈利法塔。沙特在沙漠中建設的The Line城市是一個零排放的高科技生活區。這個城市將成爲2029年亞洲冬季運動會的舉辦地。此外沙特還規劃了完全依賴可再生能源的未來之城NEOM新城項目計劃將其打造成爲全球綠色城市的典範。當石油美元鑄就的黃金時代步入尾聲時沙特"2030願景"正在將黑金王國重塑爲後石油經濟體。紅海新城用AI管理的零碳城市、女子駕校裏手握方向盤的嶄新世代均表明這個曾經保守的王國正以萬億美元主權基金爲槓桿撬動文明形態跨越式蛻變。

中東地緣政治格局中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國家就是什葉派盟主伊朗。伊朗同樣是一個能源大國:目前伊朗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佔全球石油資源的1/10,而伊朗的天然氣儲量則位居世界第一。長期受西方制裁的伊朗很多事都需要自力更生,因此伊朗的綜合生產能力相對較強。早在2002年就有約15萬伊朗人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當時伊朗有1200家已註冊的資訊科技公司。截至2008年伊朗的軟件出口數目已達500億美元。這一年伊朗還成功發射了“信使號”火箭並將一顆名爲“希望號”的自制人造衛星送上太空。2010年伊朗成爲了全球第十二大汽車生產國。

近年來伊朗在科技、醫療、航天、國防以及重工業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可以說伊朗是在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大力制裁下急速工業化的國家。如今的伊朗糧食生產已能實現自給自足,外匯儲備總體上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伊朗在制裁與封鎖的縫隙中建成了中東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從納米技術專利數量位居世界第四到波斯灣沿岸每日出口200萬桶原油的超級油輪無不體現出這個文明古國在重重圍困中走出的獨特發展道路。目前伊朗在軍事科技領域也已成功研發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導彈系統、無人機等高科技武器。

埃及既是一個非洲國家,也是一箇中東國家,還是一個地中海區域國家。傳統意義上一般認爲以色列、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沙特、埃及是中東六大強國。由於伊拉克已在2003年被美、英等國組成的聯合部隊打殘,所以如今中東地區還剩下以色列、土耳其、伊朗、沙特、埃及五大強國。在2017年的全球火力指數排名中埃及排在第十的位置。埃及作爲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所在地在阿拉伯事務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同時埃及作爲非洲第三大經濟體在非洲地緣格局中也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埃及的工業、農業、服務業體系遠勝其他非洲國家,埃及在中東戰爭期間埃及跟英國、法國、以色列這些軍事強國較量所積累的技戰術經驗放到非洲找不出第二個國家能比得上。埃及是僅次於尼日利亞和埃塞俄比亞的非洲第三人口大國,加之控制蘇伊士運河這一國際航道使埃及的地緣戰略價值更加凸顯。埃及作爲連接三洲的文明十字路口如今正用國家戰略重塑地理稟賦:蘇伊士運河經濟帶吸引着全球製造業、新行政首都的摩天樓羣從沙漠升起......1.05億人口在法老的土地上正用金字塔建造者的執着進行着當代造城運動。

阿聯酋作爲中東地區的金融和商業中心在全球範圍內具有重要地位。阿聯酋經濟以石油生產和石油化工產業爲主,同時大力發展以信息技術爲核心的知識經濟,此外還注重可再生能源研發。2009年6月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曾獲選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部所在地。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的採訪過程中大部分受訪者認爲阿聯酋經濟特別發達使其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特別深遠。阿聯酋作爲海灣產油國之一就是人們心目中那種頭上裹塊布天下我最富的土豪國。不過與其他海灣產油土豪國不同的是阿聯酋除了發展石油產業之外還致力於發展知識經濟、能源再生等產業。

2009年6月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曾獲選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部所在地。阿聯酋除了在國際能源格局中地位突出之外還是中東地區的金融中心、交通樞紐。世界知名的網紅土豪城市迪拜就位於阿聯酋。迪拜是中東地區的金融中心、交通樞紐。這裏擁有全球最高的人工建築哈利法塔和舉世聞名的帆船酒店。2018年迪拜被評爲世界一線城市第九位。如今全球三大轉口貿易地就是香港、新加坡、迪拜。如今阿聯酋宇航員已在國際空間站種棉花了,與此同時阿聯酋正將自己打造成全球數字經濟港用包容性移民政策匯聚200個民族的智慧。

埃塞俄比亞作爲非洲唯一未被帝國主義列強完全殖民的古國被視爲非洲獨立和反殖民主義的象徵從而享有特殊的歷史地位。如今這個從未被殖民過的驕傲民族正用"發展型國家"模式在貧困大陸築起希望燈塔。近年來埃塞俄比亞在很多方面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中國承建的全長約756公里的亞吉鐵路於2015年通車。如今埃塞俄比亞正以每年10%的經濟增速奔跑:從尼羅河源頭的復興大壩到連接吉布提港的亞吉鐵路無不反映出埃塞俄比亞的巨大發展潛力。埃塞俄比亞政府主導了大規模的工業園建設積極承接全球服裝、紡織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推動出口和就業。

超過1.2億的年輕人口爲埃塞俄比亞提供了龐大的勞動力市場和內需潛力。隨着經濟水平、綜合國力的穩步發展也使埃塞俄比亞在非洲國際舞臺上的出鏡率得以提升:如今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是非洲聯盟總部所在地。這賦予了埃塞俄比亞無與倫比的外交軟實力和在整個非洲大陸事務中的話語權。在索馬里、南蘇丹等地區事務中埃塞俄比亞扮演着關鍵調停者和安全提供者的角色。埃塞俄比亞軍隊作爲東非地區規模最大、經驗最豐富的武裝力量之一在地區維和與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

有2.64億人口的印尼是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的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印尼1904569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面積在全球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15位,此外印尼還擁有316.6萬平方公里的領海面積。扼守馬六甲海峽這一國際貿易咽喉要道的印尼還是一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印尼的棕櫚油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天然橡膠產量位居世界第二。此外印尼還富含石油、天然氣、煤、錫、鋁礬土、鎳、銅、金、銀等礦產資源。印尼也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印尼有4萬多種植物。印尼全國森林面積約爲1.2億公頃。印尼的鐵木、檀木、烏木、袖木等均馳名世界。

1955年第一次亞非會議在印尼萬隆召開。1956年印尼又與印度、埃及、南斯拉夫等國一同發起不結盟運動。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印尼因經濟高速發展與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並稱“亞洲四小虎”。2019年10月佐科·維多多就任印尼總統後提出建設“全球海洋支點”構想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基礎設施。如今印尼1.7萬座島嶼正在數字時代重新連接。印尼作爲全球最大的鎳生產國正禁止原料出口以鍛造電動汽車全產業鏈。從婆羅浮屠的佛塔到民丹島的智慧城市......這個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正在民主與發展的鋼絲上尋找平衡。

金磚國家中沒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西方發達國家,而是由近年來發展相對不錯的新興發展中國家組成。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火起來的原因很簡單:西方搞 “少數人俱樂部”;金磚搞 “大家一起富”。中國幫埃塞俄比亞建亞吉鐵路直接讓當地物流成本降低了30%;巴西用乙醇燃料技術幫印度減少石油依賴;俄羅斯的糧食、沙特的能源穩住了成員國的民生——這不是 “空喊口號”,而是真金白銀的實惠。有人說金磚國家大家庭是 “反西方聯盟”,其實金磚國家只是不想再被西方 “卡脖子”。過去西方說 “全球化就是西方化”。

可金磚國家證明:中國能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印度能靠軟件外包崛起,巴西能靠綠色能源轉型......每個國家都能走自己的路。現在的金磚不搞 “陣營對抗”,只搞 “實用合作”:俄羅斯的糧食換中國的工業品,沙特的石油換印度的軟件服務,埃及的運河物流幫印尼的貨物更快到歐洲—— 這是 “互利共贏”,不是 “零和博弈”。對普通人來說金磚的意義很實在:埃塞俄比亞人坐亞吉鐵路更快到港口,印尼人能買到更便宜的中國家電,印度農民能用上巴西的肥料——這些不是 “大國博弈”,而是真真切切的 “日子變好”。

20年前西方覺得金磚是 “曇花一現”;20年後越來越多國家想加入。世人發現跟着西方可能當 “小弟”,而跟着金磚能當 “夥伴”。現在全球經濟增長的60%來自新興國家,而金磚國家佔了其中的70%——這不是偶然,是 “大家一起富” 的力量。未來的世界不會再是西方 “一家獨大”,而是金磚這樣的 “多極格局”。就像中國的高鐵、印度的軟件、巴西的飛機、沙特的新城......每個國家都拿出自己的 “絕活”。這些湊在一起就是一個 “更公平的世界”。金磚的意義不是要打敗誰,而是要證明新興國家也能定規則、普通人也能過好日子——世界不是隻有西方一種活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