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匯率暴跌、日經指數狂瀉,“日本完了”話題在日本網絡引爆。這位被稱爲“女版安倍”的新首相,會把東亞局勢帶向何方?

剛經歷了日本政壇的“9·21”大地震後,政壇的“地震”仍未完全平息,一場“政海”的大風暴又將要來臨.。隨着64歲的高市早苗的橫空出世,自民黨70年來終於有了首位的女性總裁,她的登上日本的政治最高領地——首相寶座的可能性也將越來越大。消息剛一傳開,日本社交媒體上瞬間就被“日本要完”的言論刷了屏,這情形和一年前石破茂當選時,網絡上的反應簡直一模一樣。
隨此事件的發生,市場的反應也十分激烈,日元的匯率也大幅的波動,甚至日經的指數期貨也在一天的時間內就暴跌了數千點.。這種被稱爲“石破衝擊”的現象再次上演,折射出日本民衆對未來的深切憂慮。

高市早苗何許人也?她爲何引發如此大的爭議?這位新首相的上臺,又是否會將中日關係推向戰爭邊緣?
高市早苗的政治履歷堪稱傳奇。出身普通家庭,同時被慶應和早稻田兩所名校錄取,卻因家境原因選擇國立神戶大學。她組建過重金屬樂隊擔任鼓手,還曾在美國國會工作過。1993年首次當選國會議員時,曾被人嘲諷“一個小姑娘來議會能做什麼”,但她憑藉堅韌不拔的毅力在政壇站穩了腳跟。

高市早苗的政治標籤十分鮮明:她是安倍晉三的忠實門徒,自稱“安倍之後真正的保守派旗手”。她的政治主張帶有明顯的右翼色彩:主張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將自衛隊更名爲“國防軍”,將防衛預算提升至GDP的2%。
在歷史問題上,她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否認南京大屠殺和強徵“慰安婦”的歷史事實。在臺灣問題上,她提出“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並曾竄訪臺灣與賴清德會面。
這些立場引發地區擔憂。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吳寄南指出,高市早苗的極右翼背景可能導致自民黨與公明黨的關係破裂,進而動搖自民黨的執政地位。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也警告,如果日本新領導人對華採取強硬立場,日本可能會承受比當前處境更深重的壓力。

然而,政治現實可能迫使高市早苗走向務實。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分析認爲:“高市雖然對華態度強硬,但當選後必須從全局考慮對華關係。如果導致中日關係滑向‘硬着陸’式的對抗,那麼不僅無助於日本國家利益,也會損害其個人的政治利益。”
日本國內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日本經濟正陷入困境:一季度經濟年化暴跌0.7%,貿易逆差意外爆雷,4月份逆差達1158億日元。汽車產業作爲日本經濟命脈,對美出口暴跌4.8%,鋼鐵出口直接腰斬29%。

更深遠的問題在於人口危機:65歲以上老人佔日本人口三成,企業招不到人,生產效率過去30年只漲了8%。國債堆到GDP的264%,政府陷入兩難:加息怕搞死消費,降息又讓日元變廢紙。
高市早苗的經濟政策延續“安倍經濟學”,承諾通過激進的政府支出刺激經濟。但這一政策可能加重日本債務負擔,並引發投資者擔憂。專家認爲,高市早苗的許多經濟政策“更似靚麗的包裝”,競選期間並未拿出真正從結構上解決日本經濟問題的舉措。
面對如此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高市早苗上臺後的中日關係將走向何方?
從軍事角度看,高市早苗主張發展先發制人的遠距離打擊能力,有意成立國家情報局。這些舉措將直接改變東亞軍事平衡。中國勢必加強軍事準備,提高東海、臺海方向的威懾力。

但全面軍事衝突並非不可避免。高市早苗最近已開始淡化一些極端表達,稱有意與中國坦率對話穩定區域安全,並表示如果成爲首相將考慮參拜靖國神社的外交影響。中國外交部也回應表示,希望日方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和共識,信守在歷史、臺灣等重大問題上的政治承諾。
中日作爲一衣帶水的鄰邦,經濟互補性強,人員往來密切。全面對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高市早苗面臨的是一個多重挑戰交織的複雜局面:既要滿足國內右翼支持者的期待,又要避免過度刺激鄰國;既要提振經濟,又要控制債務風險;既要強化美日同盟,又要在特朗普可能迴歸的白宮面前維護日本利益。

日本的未來走向仍存變數。神田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特別講師傑弗裏·霍爾指出,高市早苗展現出的強硬作風與撒切爾夫人相似,也希望成爲日本的“鐵娘子”,但一些質疑者認爲她更像英國前首相特拉斯,因推出激進政策對經濟造成損害而短命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