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作爲成年人,我們常常形容一些古靈精怪的孩子說他們“人小鬼大”。
但如若在這四個字後面加上超乎尋常的“天賦”,兩者相加,又能迸發出怎樣的火花呢?
說到這裏,就必須提起咱們今天要講的主人公汪正揚。
當初他上小學的時候,爲逃避繁重的作業,就憑藉一己之力,將學校的教務系統“黑掉”,從此被譽爲中國最小的“黑客”。
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就來回顧一下吧。
01.小試牛刀的天才小黑客
汪正揚出生於2001年的一個普通家庭。
那個年代,雖然不是家家戶戶都能買得起電腦,但網吧遍地而起,學校又有計算機課程,孩子們順其自然就能接觸到電腦等各種電子產品。
汪正揚也不例外。
從他上學二年級開始,就和其他夥伴一樣,對電腦裏的虛擬世界產生了濃烈的興趣。
剛開始還只是和同學們一起興致勃勃的“偷菜”,但等到新鮮勁一過,聰明伶俐的汪正揚就萌生了通過電腦,探索出其它的有趣東西。
那時候,不少家長都將電腦與“遊戲”看作一體,將其視爲洪水猛獸,生怕孩子沉迷其中,耽誤了學業。
但汪正揚的父母卻反其道而行之,對接觸電腦的兒子表現出了極大的鼓勵和支持。
不僅如此,他們還購買了大量與計算機相關的書籍,盡其所能的幫助汪正揚。
對於小學階段活潑好動的孩子而言,暫且不提能不能看懂這類書籍,光是沉心靜氣的坐着研讀,都實屬難事。
可汪正揚不但坐得住,而且還真的看得懂,甚至還能學以致用,嘗試着寫一寫小程序。
最初家裏人還不以爲意,只是抱着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想法。
直到一件事情的發生,卻讓所有人看到了汪正揚所蘊含的巨大潛能。
有段時間,老師佈置的作業量很大,汪正揚不勝其煩。
於是膽大又有想法的他,便黑進了學校的教務系統,來宣泄內心的不滿。
本來這件事情,成年人想破頭皮,也不會想到是學校裏的一個小學生做的。
但是因爲大家都在討論,於是汪正揚的父母,聯想到兒子這幾天的異樣,再加上他對電腦的癡迷,腦海裏便萌生了一個猜測:
這件事情,有可能是汪正揚做的。
私下裏詢問之後,果然,與猜測無異。
對於汪正揚父母來說,這事兒喜憂參半,可大可小。
喜的是兒子確實在這方面,有着巨大的潛能,可擔心的是,如果無視規則,有一天必遭反噬。
爲了讓汪正揚意識到錯誤,他們先是帶着兒子先去學校道歉,然後耳提面命的告訴他:任何技術都要在合理合法的情況下施展,要始終記得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自己爲所欲爲的後花園。
這事兒雖然讓汪正揚得到了教訓,但他也向大家表明自己確實是一個可塑之才。
而讓汪正揚真正一鳴驚人、徹底曝光在大衆眼前的是,是另外一件事。
02.最小黑客爲百餘網站補“漏”
經過黑掉學校網站一事後,汪正揚的心性,變得越發沉穩。
學習之餘,他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電腦研究上,平日裏還把自己的零花錢積攢下來,買了一個網站來存放自己寫的程序。
到了2011年的時候,他又嘗試着自己做了一個網站。
說起來,小小年紀,確實讓人歎爲觀止。
升入初中後,心智漸漸成熟的汪正揚,也意識到自己當初黑掉學校網站的行爲,有多麼幼稚和魯莽。
爲了彌補自己的錯誤,在父母的鼓勵下,他成爲了一個小小網絡安全員。
那段時間,汪正揚每天研究和觀察各個網站,並且把自己觀察到的漏洞整體到一起。
到了2014年,汪正揚準備得當,向360公司的庫帶計劃提交了上百家教育網站的系統漏洞,從而一戰成名。
事情被曝光後,不少網友都感嘆13歲的年紀有這樣的天賦,實在驚豔。
後來,汪正揚還受到特別邀請,參加了中國互聯網安全大會,成爲了中國年紀最小的“黑客”。
在會上,嚴謹穩重的汪正揚發表了演講,直言自己絕不會通過技術去做違法的事情,希望自己可以在這條路上堅持下去。
事情發展到這裏,想必沒有人不會爲這個少年,豎上大拇指。
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網友,擔心“傷仲永”的悲劇再次重演。
那麼多年過去,汪正揚如今又在做什麼呢?有沒有如同一些人想的那樣,泯然衆人矣呢?
03.如今的他怎樣了?
正如汪正揚曾經在互聯網大會上所說的那樣,他始終爲了自己的計算機夢想,在不斷努力。
後來爲了在技術層面再進一步,他被父母送到了美國讀書。
畢業後,又進入了國內的某個互聯網大廠,做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
也許看到這裏,大家可能會有一些唏噓,認爲曾經風光無限的小天才,並沒有延續兒時的輝煌,也再沒有更大的成就。
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汪正揚確實比很多普通孩子而言,走的更爲穩健順暢。
而之所以會如此,我覺得跟他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分不開的聯繫。
在很多家長眼裏,孩子玩電腦、手機,就是沉迷電子產品,對學習有百害而無一利。
但反觀汪正揚的父母,不但沒有剝奪孩子的興趣,更沒有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是充當扶手,力所能及的提供幫助。
我想,這或許纔是教育的真正意義。
正如心理學家大衛伍德說的那樣:
父母應該充當孩子的腳手架,爲他們的夢想和興趣,提供一個框架,只要不出格,剩下的就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去追尋。
畢竟,興趣所帶給孩子的超凡驅動力,絕非嘮叨督促來的更爲猛烈有效。
最後我想說的是,孩子的未來,並非只有“學習成績”這一個標準答案。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天使,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相信他們能夠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