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家訓》:震撼人心的5個故事,讀懂改變一生

由 男孩派 發佈於 親子

'24-12-20

劍橋大學前副校長阿里森說過:

“劍橋之所以能夠成爲世界一流大學,主要是因爲其培養了無數世界一流的學生。”

800年多來,劍橋大學走出了13位首相,8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牛頓、霍金、培根等難以計數的社會精英。

作爲最頂尖的高等教育學府,劍橋靠什麼培育了這些巨人?

在《劍橋家訓》中,我找到了答案。

作者卡洛琳·李在這本書中,總結了劍橋大學最頂級的教育理念和育人哲學。

它不僅是一本教育經典,更是一部成長指南。

今天,給大家分享其中5個故事,幫你改變自己,讀懂受益一生。

1

一匹餓死的馬

《劍橋家訓》裏記載,劍橋的老師們經常給學生講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匹飢餓的馬,在路邊發現兩堆草料:較大的一堆是乾草料,較小的一堆是新鮮嫩草。

這匹馬很高興,它跑到乾草料前,準備飽餐一頓。

這時,它突然想道:

“嫩草更新鮮好喫,如果先喫乾草,那麼那堆嫩草很可能會被其他馬兒搶走。”

於是,它跑到了嫩草堆那兒。

剛要喫,它又想:

這堆草雖然鮮嫩好喫,可畢竟太少了,根本喫不飽。

如果別的馬兒趁我進食時,把那一大堆乾草喫光的話,自己就要餓肚子了,還是先喫乾草!

它便又跑回乾草料堆那裏……

就這樣,這匹馬不停地在兩邊徘徊輾轉,不知道到底該先喫哪堆草料。

一直猶豫不定的它,最終餓死在兩堆草料中間。

感悟:

生活中,我們也常常像這匹馬一樣,遇到事情總是猶豫遲疑,內心來回搏鬥。

然而越想太多,越容易滋生焦慮,最終讓結果變得更糟糕。

作家馬德說:人生一大悲劇,便是隻懂得在心裏謀局佈陣,生活中卻瞻前顧後。

很多時候,困住一個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糾結帶來的內耗。

在你糾結要不要做時,不如少點思慮,多點行動。

無論做什麼選擇,當你邁出第一步,所有設想的困難都會被慢慢瓦解。

就像美國保險業巨頭克里蒙斯通說的那樣:

“如果你做了,沒有損失,還可能有大收穫,那就下手去做!更重要的是,馬上就做!”

2

黑桃A

心理學教授卡爾曾講過一個故事,也收錄在《劍橋家訓》裏。

有個叫米奇的年輕人,出身貧困,從小他就極其自卑,認爲人生毫無指望。

於是他過得渾渾噩噩,學習成績始終倒數。

直到有一天,母親對他說:孩子,你是獨一無二的。上帝或許給你一手爛牌,但你要堅信自己是黑桃A。

母親的話深深鼓勵了他,每天他都對自己說:我是最好的,我是黑桃A。

自那以後,他開始刻苦學習,最終他憑藉優異成績,考上了大學。

畢業後,他去應聘一家汽車銷售公司的管培生。

當面試經理向他索要名片,他卻遞上一張黑桃A。

經理很不解,他解釋說:A代表第一,我認爲我是最好的,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聽了他的話,經理當場拍板錄用了他。

入職後,他每天辛勤工作,不斷鑽研銷售技巧,提高業務能力。

他堅信自己能做出一番成績。

果然,靠着自身努力和強大的信念,一年後他成爲公司銷冠,並創下一年推銷出1425輛車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感悟:

在一次演講中,俞敏洪說:

“如果你只會貶低自己,那麼這個世界上的所有門,就都對你關上了。”

生活不順是常態,若一味否定自己,只會不斷加深痛苦的現狀,讓人難以走出低迷。

想要改變處境,首先要做的,就是戒掉內心的敏感與怯弱

在這世上,最重要的不是讓別人瞧得起你,而是自己瞧得起自己。

多肯定自己,你才能激發自己的潛能,爆發出強大的力量。

契訶夫說,人相信自己是什麼,自己就是什麼。

當你戒掉自卑,自然就能擁有改變的勇氣,將人生局面徹底扭轉過來。

3

小提琴家

據《劍橋家訓》記載,劍橋大學音樂學院裏,流傳着一個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非常熱愛音樂,鋼琴、笛子樣樣行,小提琴拉得尤其好。

他剛移民到英國時,身無分文。

爲了解決生存問題,他與一位黑人琴手結伴在一家銀行門口賣藝。

銀行裏每天進進出出的人很多,他們的生意還不錯,很快兩人就賺到了不少錢。

這天,他對黑人琴手說:老兄,我要走了,我想成爲首席小提琴手。

黑人琴手很不解:爲什麼要走?在這裏能賺很多錢。

年輕人搖搖頭,轉身離開了。

後來,他考進了劍橋大學音樂系,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提高音樂素養和琴藝上。

過了10年,他偶然路過那家銀行,發現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賺錢的地盤上拉琴。

黑人琴手見到他也很高興,問:老兄,你現在在哪拉琴啊?

他報了一個著名音樂廳的名字。

黑人琴手點點頭,說:不錯,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個賺錢的好地盤。

這位黑人琴手不知道的是,他如今已經是一位知名音樂家,今天到這裏,是被那家音樂廳邀請來演奏的。

感悟:

小提琴家與黑人琴手,兩人不同的際遇,讓我想起米開朗琪羅說的一句話:

“你的成就是由你的眼界決定的。”

目光短淺的人,看到的永遠是眼前的利益,追逐一時的好處,就會被侷限在狹小的天地。

就像那個黑人琴手,一輩子只能沿街賣藝。

當你把眼光放長遠,才能打開格局,看清事物全貌,做出更好的選擇。

看到的世界大了,你自然能夠超越一時得失,去追逐更遠大、更重要的目標。

人生不是短跑競賽,而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

學會開闊自己的視野,凡事從長遠考慮,謀求全局,你才能贏在未來。

4

達爾文的選擇

《劍橋家訓》裏,記錄了著名校友達爾文的人生經歷。

達爾文出生於一個醫生家庭,家裏人本希望他能繼承祖業。

可達爾文對醫學毫無興趣,於是父親將他送到劍橋大學,去攻讀當時熱門的神學。

在大學裏,達爾文每天認真聽課。

空閒時間他也都撲在圖書館,研讀各種神學典籍。

可儘管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卻所得甚微,對神學依舊一知半解。

後來一個神學老師對他說:

看得出您很努力,但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您,您並不適合研究神學。爲了您自己考慮,也許您可以嘗試學點別的東西。

老師的一番話,如同醍醐灌頂,讓他醒悟過來。

經過思考,他決定放棄神學,轉而投身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研究當中。

於是他報名了地質學、動物學等自然科學課程。

在新的領域,他如魚得水,不僅學得很快,同時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最終通過自身努力,達爾文成爲舉世聞名的生物學家。

感悟:

有學生問楊振寧,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楊振寧說:“從一生的長遠發展着眼,最重要的不是你學到的這個技術,或者那個定理,關鍵是要走對方向。”

在這世上,決定人生高度的,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方向錯了,走得越快離目標越遠。

當你在一條路上看不到希望時,不妨試着換條新的道路,尋找其他突破口。

方向不對時,不要繼續死磕;路不通時,也要及時轉彎。

找準適合自己的賽道,你的努力纔有意義。

當你選對方向,持續深耕,你終能最大化地兌現天賦,成就自己的人生。

5

撒切爾學拉丁語

《劍橋家訓》裏,還講述了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的故事。

撒切爾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鎮上,家境平平。

從小父親就教導她:無論做什麼都要力爭一流,即使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

上大學時,學院裏有個獎學金,評選要求是學完拉丁語課程,並取得優異成績。

拉丁語課程是四年制,所以一般只有畢業時才能獲得獎學金。

然而才大一的瑪格麗特卻覺得,自己可以試試。

於是她報名了拉丁語課程,從零起步開始學習。

那段時間她一心撲在拉丁文上,白天認真聽課,做筆記,向老師請教。

晚上,她就在宿舍裏看複習資料、自學後續的課程,直到凌晨。

經過沒日沒夜地學習,她的拉丁文突飛猛進。

最終她用一年時間,學完了整個拉丁語課程,同時成績名列前茅,成功拿到獎學金。

在此後人生裏,憑藉這種事事爭先的勁頭,她不斷地逼自己成長、蛻變。

四十多年後,她成爲英國第一位女首相。

感悟:

羅振宇爲了做知識付費,每天早上他都定時發佈一條60秒語音,365天從不間斷。

同時爲保證質量,他常年如一日地閱讀書籍、向高人請教。

許知遠曾問他:你不累嗎?

羅振宇卻說,想做到最好,你就只能努力逼出自己的潛力。

生活就是這樣,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必敗。

你若選擇簡單模式,就意味着庸庸碌碌,選擇迎難而上,才能實現能力的躍遷。

那些看似開掛的人生,都是一次次跟自己死磕的結果。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

跳上擂臺很容易,要在擂臺上長時間地屹立不倒卻並非易事。

當你肯逼着自己往前走,無論人生如何跌宕,你都能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詩人徐志摩,曾進入劍橋大學,度過了2年的求學生涯。

他曾這樣談起母校: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數百年來,劍橋大學像燈塔一樣,指引着無數迷茫的人繼續前行。

《劍橋家訓》中蘊含的人生哲理、處世智慧,更是滋養了無數人。

讀懂以上5個小故事,學會拓寬眼界,找準方向。

在劍橋智慧的加持下,不斷努力修煉自己,你的命運也會由此而改變。

點個贊吧,與朋友們共勉。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