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大師蔡志忠曾提出一個教育觀點:把孩子當成狼養。
在女兒還年幼時,他就常帶女兒去動物園觀察狼,講述狼的傳說和故事。
女兒不解,狼不就是大一點的狗嗎?
蔡志忠卻告訴她,狼與狗雖形似,但本質迥異,狼獨立、自由,能在殘酷競爭中傲然生存。
所以當讀幼兒園的女兒和同學打架時,他首先關心的不是女兒是不是被人打了,而是詢問:
“誰贏啦?”
本來看見爸爸想要扁嘴撒嬌的女兒,立刻驕傲地指着自己的鼻子。
女兒上小學第一天,他在接送的路上,特別耐心地提醒女兒注意記住顯著的路標,哪裏拐彎,哪裏繞路後,就直接讓女兒獨自上下學,再未接送。
平時,女兒總是有很多問題問他,他從不給答案,而是讓女兒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去探索。
當女兒因爲不喜歡數學,一度考得很差時,他沒有指責,沒有一味補數學,而是讓女兒先想清楚學習是爲了什麼,並以狼舉例:
“狼在荒野裏餓得狠了,連土鼠這樣噁心的東西也得喫,因爲如果不喫,就沒法存活下來,這時就不是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必須。
人也一樣,有時候必須做好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來積蓄力量和資本,讓自己以後可以做喜歡的事情。”
後來,女兒前往美國求學時,蔡志忠甚至用有息貸款借給女兒一筆學費,還讓她兼職打工自給自足。
不少人曾質疑蔡志忠的教育過於“野”,但女兒卻直言自己最感謝的是父親。
因爲父親教會了她人生最重要的一課:勇氣、獨立、自信和堅韌。
是啊,在父親的“狼性教育”下,她12歲,就能獨自一人前往日本旅行;
17歲,獨自一人去美國參加面試,並通過了4所知名大學的面試;
進入大學後,她又用5年時間攻讀了兩所學校,拿下了雙學位。
如今,她已經是一名小有人氣的藝術家,對生活充滿自信與希望。
正如有句話說的:寧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綿如羊。
每一個孩子,終將離開父母,獨自踏入社會,踏上未知的旅途。
真正地爲孩子計之深遠,就應該讓孩子像狼一樣,具備在任何艱難環境下,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不可侵犯的氣場、頑強的拼搏精神,以及勇於進取的膽識。
但反觀當下的教育,很多孩子卻被馴化成了軟弱的羊。
但凡與學習無關的活動都被禁止,但凡有一點“出格”的行爲都會被說教。
天性活潑、充滿好奇的孩子,整日被圈養在題海中,如同綿羊般循規蹈矩地啃食知識。
在家長羣裏,討論的永遠是學習,成績:
有一年級學三年級的奧數的,有四年級就在準備國際競賽的,有六年級已經準備考小託福的……
結果,孩子成績上去了,體質卻下降了。
教育部數據顯示:
中國學生的體質在以驚人的速度下降,雖然長得更高了、更重了,但跑得更慢了、跳得更近了、力量更小了、耐力更差了。
廣州市越秀區某重點中學張老師反映:
每週升旗儀式,才10分鐘的時間,次次都有學生暈倒,最誇張的一次暈倒了5個!
缺少了活動的滋潤,與事物,與夥伴的鏈接,孩子們從身體,到性格上都越發顯得“嬌弱”。
就像《親愛的小課桌》裏的凱凱,在本該充滿陽光與活力、散發自信與朝氣的年紀,卻總是在退縮和自卑。
自我介紹時,他磕磕巴巴地不敢說話,半天才憋出一句:“我沒名字”。
才藝表演時,擅長跳舞的他,不管大家如何鼓勵,就是不敢上臺表演,哪怕是到臺上站一站。
甚至,他明明很想加入小夥伴的遊戲,卻只敢靜靜地在座位上張望。
看到凱凱這樣,作爲嘉賓的傅首爾都忍不住勸媽媽不要把孩子管得太緊。
因爲,一直被圈養着的羊,不僅童年是膽怯的,長大後也難以優秀。
他們或許擅長解題,精通考試,甚至能考上名校。但歸根結底,他們就像標準化的知識硬盤,僅能輸出標準化的教育內容。
就像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裏的房子琳,雖畢業於211名校,卻始終還是沒有好的發展。
她提不起對工作的興致,更沒有對未來的展望。
因爲社會需要質疑與創新,她卻只懂墨守成規;
工作需要敢想敢幹,她卻只知隨波逐流。
卓越需要銳意進取,她卻早已被打磨成了一顆麻木的螺絲釘。
被馴化的“羊”,無論是在體魄、性格還是思維方式上,都顯得過於軟弱與沉悶。
試問,這樣的他們,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呢?
很認同一句話,教育,應是激揚生命的“草原”,而非馴化應試的“工廠”。
教育的本質,不是讓孩子聽話、做題、考分。
而是即使不論身處何種境地,都有自己的主見、勇氣,有過好這一生的能力。
而這,就要求父母趁早給孩子做好“人生五練”,磨鍊其心志,野蠻其體魄,鍛造其筋骨,才能助力孩子成才。
1. 練體魄
網上曾有一個段子:
孩子容易被欺負怎麼辦?——去鍛鍊!
孩子愛哭鼻子怎麼辦?——去鍛鍊!
孩子膽小內向怎麼辦?——去鍛鍊!
孩子缺乏毅力怎麼辦?——去鍛鍊!
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蠻其體魄。
一切的氣勢與行動力需要以體能爲基礎。
山東一位爸爸,就每天堅持陪兒子體育鍛煉,無論是室內的俯臥撐、雙槓練習,還是戶外的跑步、打球,他們都風雨無阻。
最終,兒子不僅身體越來越棒,渾身更是散發出一股堅毅與自信。
所以,別再把孩子關在書桌前了,讓孩子去跑,去跳,去大汗淋漓地運動,去感受真正的挑戰和疼痛吧。
只有練就一對堅硬的翅膀,孩子才能不懼風雨,不懼挫折,飛高飛遠。
2. 練膽識
作家劉繼榮曾因爲過度保護兒子,導致兒子越長大,性格越內向和膽小。
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後,她便放手多讓丈夫帶兒子去戶外“野”:去踩水坑、曬太陽、草地打滾、爬樹抓蟲……
期間,兒子有摔跤,有受傷,有感冒,卻也變得越來越堅強,他不再怕黑,不再怕蟲子,也不再動不動就哭。
所以啊,想要孩子有膽識,有勇氣,就要充分發揮爸爸的男性力量,多帶孩子去瘋、去闖、去探索。
還可以讓孩子去挑戰具有一定難度的公衆演講、表演活動,逐漸培養出勇敢無畏、敢於嘗試的膽量。
孩子內心強大了,才能把人生活得熱氣騰騰。
3. 練果敢
熱播劇《小巷人家》中的鵬飛,是幾個孩子當中根基最弱、家底最薄的一個孩子。
但他卻是最有主見,最敢拼敢闖的一個。
高中畢業就開始學徒,接着考駕照跑車拉貨。
等賺到了第一桶金,鵬飛又敏銳捕捉商機,不管是倒騰緊俏物質,還是開客運公司,他都速戰速決,不拖泥帶水。
最終逆襲成爲幾個孩子中最能賺錢的一個。
一個孩子想要有所成就,必須有一份果敢力。
而培養孩子的果敢力,父母一定不要太強勢,要多放權與放手,讓孩子做主。
當他失敗時,不苛責他,要多安慰,教他樂觀面對人生輸贏。
當他遇挫時,不打擊他,要多鼓勵,教他從跌倒的地方爬起。
你今天給予孩子的每一次信任與支持,都會成爲孩子日後自信果敢的基石。
4. 練閱歷
合一資本創始人許亮在分享教育觀點時,曾特別強調:要趁早讓孩子去歷練。
他曾讓兒子在暑假期間擺攤賣工藝品;也曾讓兒子在學校通過自己的觀察,去鎖定要營銷的產品,並給產品定位,定價;還帶着兒子去企業參觀,遊覽各地……
不僅讓兒子見了世面,還知道了掙錢的方法與不易,以及與人打交道的能力。
俗話說,溫室裏長不出參天大樹,衚衕裏練不出千里馬。
書本知識學再多,父母說教再多,都不如讓孩子自己去闖蕩、去體驗來得深刻。
歷練,是孩子成長最快、最實用的方式。
5. 練獨立
撒切爾夫人在剛入學時,看見同學空閒時間不是上街遊玩就是做遊戲,或者騎自行車去野餐。
她心生羨慕,便對爸爸說我也想去玩。
父親語重心長說道:
“這個你要自己做決定。我不是不讓你出去玩。
而是如果你只是看別人做什麼就選擇做什麼,隨波逐流,這樣只會一事無成。”
聽後,撒切爾沉默了,心想:“是啊,爲什麼我要和別人一樣呢?我有很多自己的事要做呢。剛買回來的書我還沒看完呢。”
之後,她不再隨波逐流,而是專注於做自己,這纔有了後來在政界的突出成就。
《讓孩子成爲他自己》一書說:“獨立可分爲人格上的獨立、精神上獨立、生活上的獨立。”
養孩子,這三者缺一不可。
生活上,力所能及的家務要讓孩子自己承擔;處事上,支持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習上,鼓勵孩子廣泛閱讀,提出自己的觀點。
獨立自主的孩子,方能成就非凡人生。
哈佛亮爸說過一段話,發人深省:
“現在的教育和內卷,其實就是養綿羊。
從小就在設定的路上拼命奔跑、複製別人的成功,最後只能成爲別人規則下的工具人。
父母們要敢於照着狼去養孩子,那將來,你的孩子就是狼入羊羣,簡直不要太爽。”
是啊,作爲父母,我們要明白:
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培養一個眼裏有光,身上有勁,鬥志昂揚,敢想敢拼敢幹的草原蒼狼。
而不是一隻只被圈養的、安靜又軟弱的綿羊。
點個贊吧,與家長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