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女性,你什麼時候曾察覺到自己受到了優待呢?
記得一位網友曾分享說:“規則都是身在高位的人隨意制定和改動的。”
“我非常討厭酒桌文化,曾經也是酒桌文化的受害者。”
“我不理解爲什麼明明酒是一種很難以下嚥的飲品,卻被那麼多人趨之若鶩,甚至將喝了多少與誠意、禮貌掛鉤。”
“而當我坐上了領導的位子,表明自己滴酒不沾的時候,其他曾經推崇酒桌文化的下屬,會陪着我一起喝玉米汁和蔬果汁。”
“這個時候他們也會痛斥酒桌文化,向我抱怨最近幾年因爲酒突發的胃病、肝病、胰腺炎等等,大讚我改革酒桌文化的舉動。”

不知道你是否察覺到了這樣一個令人心酸的規律:
當一個女人又瘦又漂亮,腦子裏有東西,錢包裏全是自己掙的錢,全世界的男人都會對她好一點。
因爲此時這個女孩,全身上下都寫滿了兩個字:利他。
你對他人有價值,他人才願意對你付出資源或者感情,這就是殘酷的現實。
外貌偏見
相比較於“顏值”這個大衆意義上的詞彙,心理學家更願意將其稱之爲“面孔吸引力”。
漂亮或者帥氣的外貌總是會加速大腦邊緣系統中多巴胺的分泌,讓人產生更多的愉悅感,從而形成“美貌即獎賞”的神經機制。
雖然我們經常被告誡“重視外貌是膚淺且無意義的”,但是外貌是最直觀給人帶來美的享受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面孔吸引力就是一種生產力。

高面孔吸引力自帶的暈輪效應——也就是外貌優良的人通常會被認爲是溫和美好的、善於交際的,因此在生活中更容易獲得成功。
這就不得不談起“外貌偏見”:
個體會基於一個人的外貌特徵(如面部特徵、體型、膚色、穿搭等等)對其進行初步的印象形成並加以區別對待的心理傾向。
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女性如果又瘦又漂亮,受到的優待是理所應當,因爲人人都會嚮往美好的事物。
但如果一個女生外貌並不那麼突出,身材也不是那麼好,難道她也該被區別對待,承受一些外部的惡意和壓力嗎?

這樣的外貌偏見,其實正是來自於“利他”,你的外貌不符合對方的預期,不契合對方的要求,不能讓對方感到愉悅,因此不會給你好臉色。
主流的審美其實就那麼幾個特點,難道我們不符合主流的審美,就要算作是沒有價值的嗎?
當然不是的。
就像前面說到過的,以外貌來評判他人是極其膚淺且毫無意義的,你真正應該展現出的是卓越的能力,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優秀。
而不是困在他人對你那不符合主流審美的外貌的評判中,給自己強加上去一個甩都甩不掉的枷鎖。
稀缺資源
在有些人看來,似乎懵懵懂懂、天真無知的女孩會更受歡迎;
而情商極高的智慧型女孩,特別是那種好像一眼就能看透人心的,在情感市場上會遜色一些。
但疊加了外貌吸引力、智慧和經濟獨立等等資源的女孩,她們作爲了一種理想化伴侶的標誌,其實觸發的是男性的一種競爭性投入。

舉個例子,當你突然獲得一筆財產,成爲了人人羨慕的“暴發戶”,如何證明自己的富有呢?自然是購買奢侈品、大別墅和豪車。
同樣地,若是個體想要證明自己的魅力,就會嘗試攻陷另一個具有極大優勢的異性。
這個時候,女孩們身上帶着的成就已經不是普世意義上的成就了,而是一種“炫耀性價值”,符合男性對自己魅力的期望程度和深層期待。
美國經濟學家、心理學家託斯丹·凡勃侖在1899年提出了這樣一個現象:
某物的價值越高——或者說表現出來的價值越高,追捧它、想要獲得它的人就會越多。

這就是著名的“凡勃侖效應”,它反映了人們進行揮霍性消費的心理願望。
這樣的人們“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多不是爲了其實際價值,而是用此物來彰顯自己的地位、魅力、財富或者品味。
越稀缺、越高價,可能就越會有人追捧。
就像那句話說的:“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金子的光芒是捂不住的,因爲對每一個人都有利,所以人人追求,所以人人期盼。
或許這樣的“炫耀性價值”並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但你至少先擁有了選擇的權力,然後才能談選擇的標準。
情感增值
在我們進行人際交往時,保持基本的禮貌是一種面對任何人都該有的尊重行爲。
但禮貌只代表着有教養,不代表對方真正的態度。
人際交往中的互動實際上是一種資源互換的過程;
這樣的資源互換不僅僅在於物質資源,還包括社會資源、輸出情感的強大穩定的內核、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手段。

當我們身處高位,身邊的資源和價值就會模糊掉我們的性別,而其他面對我們的人,則可能會產生一些認知失調的壓力。
爲了減少心理衝突和不平衡狀態;
大多數的個體會主動調整自身的行爲和態度(如更加尊敬、增加付出、提升自我等),形成一種“向上匹配效應”。
這就是附帶在情感之外的價值,也是爲情感增值的事物。也正是這些事物,賦予我們身邊的人基本禮貌之外的真誠。
說到底,都是因爲你身上的特質帶着的有可能的“利他性”,讓別人在尊敬之餘,爲你大開方便之門。

然而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些大衆認可的標準,其實並不是定義你的唯一選項,大可不必將自己困在這些選項之中,讓自己向達不到的標準靠攏。
或許,我們也是時候改變這些單一的外貌和價值評判標準,關注每一個人的多元發展和獨特價值了。
-The End -
作者-專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