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學的時候,某一個課間,陽光灑下來。我望向了前面一個同學,當時那一瞬間毫無緣由地被深深吸引了。
爲什麼有些人一出現,就自帶“性吸引力”?不是靠顏值,也不是穿得多麼性感,但他們就是有魅力。

所謂性吸引力,其實是一種可被感知、可被解釋的心理現象。
那些讓人不自覺靠近的人,身上往往具備某些關鍵的心理特質。
今天我們就來揭開性吸引力的祕密,從心理學角度,看看那些有吸引力的人,到底魅力在哪兒。
外貌:不僅僅是好看
外貌是性吸引力中最直觀的因素之一,但並不是說長得好看就一定有吸引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外貌的吸引力與對稱性和平均性有關。
對稱的面部特徵,比如左右兩邊的五官大小、形狀相似,通常被認爲更具吸引力。
那些面部特徵更接近平均值的人,往往被認爲更有吸引力。

這是因爲平均的面部特徵更容易被大腦識別和接受,給人一種熟悉和舒適的感覺。不過,外貌的吸引力也受到文化和個人偏好的影響。
在不同的文化中,對於美的標準各不相同。
比如,在一些文化中,豐滿被視爲美,而在另一些文化中,苗條纔是首選。所以外貌的吸引力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
但它依然是性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爲它能夠迅速抓住我們的注意力。
性吸引力,不是隻看臉
性吸引力單單長相好看可不夠。
心理學家大衛·巴斯在跨文化吸引力研究中發現;
雖然外貌是第一眼吸引的關鍵,但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具有“持續的性吸引力”的,是更復雜的心理因素。
就像你可能見過一個長得好看但讓人提不起興趣的人,也可能被一個不起眼卻非常性感的人吸引。

自信被認爲是最具有性吸引力的特質之一。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艾米·卡迪的實驗指出,一個人只要身體姿勢開放、語言清晰堅定、目光有力,就能在人際中被感知爲更具性魅力。
因爲在人類進化中,自信是資源掌控力的信號。一個表現自信的人,潛意識中會被認爲擁有更強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我們還可以搭配肢體動作。

心理學家梅拉比安提出的“7-38-55法則”指出:一個人表達吸引力,只有7%靠語言,38%靠聲調,而高達55%來自肢體語言。
比如:說話時手部自然配合表情的人,更容易被看作性感。眼神穩定、但不過於咄咄逼人的人,最具魅力。
這些肢體動作,其實是在傳遞一個心理暗示:“我自信、我在當下、我在關注你。”
所以,“性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用身體來“說服”對方的感覺。
真正具有性吸引力的人,是在心理和行爲上,釋放出一種我值得你靠近的信號。
真正有吸引力的人,不是長得最漂亮的,而是讓人感覺跟他在一起,會很安心。
真實的你才最動人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真實自我呈現,意思是一個人不刻意迎合、不僞裝自己,而是以真實狀態面對他人。
有研究發現,具有真實性特質的人,在人際互動中會被認爲更加有吸引力。因爲他們更容易讓別人感到放鬆、信任、可親近。
舉個例子:你更容易被一個“敢於表達自己觀點,偶爾也承認自己脆弱”的人吸引,而不是一個永遠完美的人。

這就是性吸引力中的一個隱藏規則——越真實,越性感。
另外,如果兩個人在交流時,自然而然地出現行爲模仿(比如同時點頭、語速一致),甚至心率、腦電節奏也趨於一致。
研究顯示心理同步越強的人際互動,吸引力評分也越高。
這種狀態通常發生在你和某人,聊得特別投機的時候。你們之間沒有多餘的客套,對話像打乒乓球一樣順暢。
這時,大腦中會分泌大量的多巴胺和催產素,產生強烈的吸引感。
所以那些讓人越聊越上頭的人,往往是擅長建立心理同步的人。
他們不會刻意討好你,但他們會“聽得懂你”,這是一種比外貌更深層次的性魅力。

有魅力的人,並不是那種黏人又熱情的類型,而是懂得保持適度距離,尊重別人邊界的人。
因爲我們的大腦在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靠近時,最先關注的是我和他在一起,是否安全。
如果一個人總是越界,反而會引起本能的抗拒。相反,那些有邊界感、不過度關注你的人,反而會激發你的好奇和探索欲。
性吸引力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它涉及到外貌、氣質、行爲等多個方面。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吸引力,但通過了解這些心理學原理,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他人。
-The End -
作者-小咖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