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工作忙碌下來,你的心情疲憊又煩躁。
這時候朋友突然發來消息:“出來一起散個步吧。”
你一開始還猶豫,可你當穿上鞋子,邁出家門,和他們肩並肩走在路上,微風拂過臉龐,心裏的亂糟糟好像慢慢被吹散了。
神奇的是,走着走着心情就變好了,那些煩惱也不那麼重要了。

其實,很多時候你不是不願意走出去,只是覺得,一個人去哪兒都沒意思。
但奇妙的是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散步,從不覺得累,反而還很解壓。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體驗?
這並不是巧合,英國最新的研究發現,和喜歡的人一起散步,不僅能讓你更幸福,還能減少抑鬱和焦慮情緒。
爲什麼“和喜歡的人散步”這麼治癒?心理學家這樣解釋
英國的研究人員邀請了一羣志願者,讓他們分別單獨散步、和不喜歡的人散步,以及和喜歡的人散步。
然後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的心理測試和生理指標監測,比如測量他們的心率、壓力激素水平,還有通過問卷調查他們的情緒狀態。

結果發現,當人們和喜歡的人一起散步時,他們的壓力激素水平明顯下降,心率也更平穩;
而且在情緒問卷上,他們報告的幸福感更高,抑鬱和焦慮的情緒更低。
而這背後,其實有三個心理學機制在起作用。
第一,當你和喜歡的人一起散步時,你們可能會談天說地、互相傾訴,這種共處時刻會激活大腦中的快樂。
從心理學專業知識的角度來講,人是社會性動物,我們內心深處對親密關係和社交互動有着強烈的需求。

而在散步的過程中,我們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腦會分泌一系列的神經遞質,比如多巴胺、內啡肽等,這些可以讓人放鬆、感到安全和滿足。
所以當我們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時,走得不只是路,還有心和心之間的連接。
還有一個就是當你們兩個人一起散步時,身體節奏會不知不覺地靠近,步伐逐漸同步。
這種同步,會讓我們對彼此產生更強的親密感,也會降低心理防禦。
當你感覺到對方跟自己是一條頻率上的人,那種深層的理解感,會撫平我們內心的不安和孤獨。

研究發現,這種身體上的同步行爲,能顯著提高個體的心理穩定性和社交歸屬感。
走着走着,心就靠近了,情緒也就不那麼沉重了。
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有個重要觀點:人類最深層的需求,是“被理解”。
散步時的環境是鬆弛的,不像辦公室那麼緊張,也不像咖啡館那樣面對面。這種肩並肩的互動方式,反而更容易激發我們表達真實情緒。
這種環境可以幫助我們打開防備,釋放情緒,不帶評判地傾訴自己。

和喜歡的人邊走邊聊,不用小心翼翼,不用擔心“說錯話”,這種情緒的流動,本身就是一種心理的療愈。
喜歡的人能給我們帶來情感上的共鳴,讓我們覺得自己被理解、被接納。
就像你和好友一起散步,你可能隨口說說今天工作上的煩心事,對方一個眼神、一句回應,就能讓你覺得“啊,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些”。
這種被支持的感覺,能讓我們內心更有力量,抵禦那些負面情緒的侵襲。
一個人散步VS一起散步
你可能會好奇,那一個人散步有用嗎?當然也有用。
走路本身就有“抗抑鬱”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每天快走30分鐘,能促進多巴胺和內啡肽的釋放,這是讓人愉悅、放鬆的關鍵神經遞質。

但關鍵在於,和喜歡的人一起散步時,你獲得的不是一種刺激,而是多重心理支持:
有運動帶來的生理調節,有社會支持的情緒滋養,還有語言交流的心理宣泄。
這就像喫飯,一個人喫是填飽肚子,和喜歡的人一起喫,是享受。
不是散步治癒你,是關係治癒你
在我們心理諮詢行業有一句很常見的話:“一個人可以靠意志硬撐一時,但要真正恢復,必須要靠關係。”
我們都渴望被理解、被傾聽,而最好的方式,不一定是坐下來深聊,可能就是一段散步路上無聲的陪伴。
你不需要從明天開始去健身房打卡,也不必強迫自己變成陽光積極的人。

你只需要,挑一個舒服的傍晚,約一個你喜歡的人,去街角走走,哪怕只聊三句話。
我們都不是孤島,我們是一個需要連接、值得被愛的人。
所以,下次當你覺得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妨找一個你喜歡的人,一起出去散散步。不需要去很遠的地方,哪怕就在小區裏轉轉也好。
-The End -
作者-小咖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