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沒,凡是不喫藥也不治療的焦慮症、強迫症患者,都有1個誤區

由 心理師彭玥 發佈於 心理

'25-07-10

不知道,你的身邊有沒有不肯喫藥、又不去運動,甚至拒絕治療的焦慮、強迫的人?你會發現這些人身上往往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在那兒硬扛、死磕,又很固執、又不相信別人。

有研究團隊跟蹤觀察了一千名焦慮症、強迫症患者,發現那些習慣對抗、排斥自身情緒的人他們變得越來越嚴重。而越是善於接納症狀,帶着症狀去生活的焦慮症、強迫症患者往往到最後也就不治而愈了。這些數據表明,只有接納症狀,放棄對抗,最終才能走出症狀(焦慮)強迫)。

有位來訪者說對我說,他總是有反覆檢查門鎖的衝動,每天出門要在反覆檢查上消耗1小時以上。有天暴雨,他急着趕火車,剛鎖好門又想回頭,可雨實在太大,出租車又在催我,我就着急上了車,路上他一直心慌,可等坐上火車,看着窗外的雨景,突然發現自己居然沒那麼焦慮了。

後來他終於明白了,爲什麼正念訓練上講到,面對焦慮、強迫,要忍受一下不舒服,只要你就只是對焦慮、強迫保持覺知,持續的不管它,不理它,症狀就會自動消失。

他之前做的都是在跟着症狀走,按照症狀的需要去做,結果焦慮、強迫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就像森田療法中講到的:“你越想驅逐恐懼,恐懼越紮根於你的內心。” 恐懼如同沼澤,掙扎越激烈,陷得越深。

佛法在去除精神痛苦上的方式簡單講就是“破我執”,當代森田療法對於焦慮、強迫痛苦的療愈講法是 “自覺與領悟”,歸根到底就是破除執着心,學會允許和接納,學會自我和解。

心學大師王陽明講到:“心外無物”,你怎麼看待情緒,情緒就怎麼對待你。那些讓人坐立難安的焦慮、反覆出現的強迫念頭,其實都是內心在提醒我們:有些需求還沒被看見,有些渴望還沒被重視。

推薦大家看看《情緒自救》和《戰勝強迫症》這兩本書。前者會教你怎麼聽懂情緒的語言,後者能幫你找到和雜念共處的方法,都是實實在在能用上的方法。

最後給焦慮、強迫的朋友幾個小建議:

首先,當焦慮來的時候,別設法消除它、控制它,而是接受它的出現。

其次,每天留10分鐘做“情緒觀察”。比如喫飯時專心感受食物的味道,走路時留意腳下的觸感,把注意力從紛飛的念頭拉回當下。通過這種覺察當下的訓練,慢慢你會發現,自己的覺察力變強了,你能越來越關注當下了,當你能更多的關注當下時,情緒、念頭對你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少。你的焦慮、強迫也自然就會變少了。

很多心理療法都會講到如何應對焦慮、強迫,但是最後你會發現最管用的方式,就是允許和接納,這纔是消除焦慮強迫最好的方式。

最後,記住“行動優先”。就像那位冒雨趕火車的來訪者,哪怕帶着不安,該做的事也先做起來。你會發現,忙着做事的時候,焦慮、強迫往往也就會在這個過程中漸漸的消退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