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出現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那就是婚內出軌率都在不斷升高。
騰訊問卷曾做過一項調研,通過對近七萬人的調查來研究男女出軌率及其原因。
結果表明,男人的出軌率爲60.2%,而女人的出軌率爲38.1%。
調研發現,男女出軌的對象與原因有着非常大的差異。

男人的出軌對象多半爲陌生人,選擇出軌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與婚內的感情狀況並沒有直接關聯。
而女人的出軌對象通常是同事、同學等熟人,出軌原因則是與丈夫發生了爭吵,或者兩人正處於冷戰中。
那麼,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男人出軌和女人出軌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呢?
男人追新鮮,女人求安全
在黃齡所唱的《風月》中,有這麼一句歌詞:“男人追新鮮,女人求安全”。
這句歌詞從本質上道出了男人出軌與女人出軌的不同,那就是男人多半爲追求新鮮感,女人多半爲追求情感上的慰藉。
部分男人總是抱着這樣一個心態,“喫着碗裏的,看着鍋裏的”。
當看到一個更年輕、更漂亮的女人時,往往會試圖與之建立親密關係,哪怕自己家裏已經有位妻子,甚至還有孩子。
而對於這種事情,這類男人並不爲此感到羞恥,而是義正言辭地認爲自己只是犯了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古烈治效應”,指的是在自然界中,雄性動物總是對不同的異性產生興趣。
這在人類身上也有體現,即爲了追尋新鮮感,男性總是會見異思遷。
很多女人都不明白,有些男人找的小三容貌才能都比不上原配,但就是能把男人的魂勾走。
這是因爲,光是“新鮮感”這點,小三就打敗了原配。
而對於女人而言,她們畢生都在感情中追尋“安全感”。
女人對安全感的追尋也困擾着很多男人,不僅要隨時報告自己在哪裏、在做什麼,還要不定時的查手機。

對於大多數女人而言,都抱着一個人結婚就要與他過一輩子的觀念。爲了實現這一個預期,就要無時無刻把男人抓在手心。
這不僅是“女人求安全”,而是社會輿論和離婚成本的兩個原因。
一方面,離異女人要遭受更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離異的女人不僅要面臨來自家人們的歧視,還要被網友稱之爲“爛尾樓招租”。
另一方面,如果夫妻兩人已經有了孩子,那麼女人也更難割捨掉自己的孩子。

這就導致,就算女人選擇出軌,也是因爲另一個男人給予了她“安全”的承諾。
因此,男人和女人出軌最本質的不同在於,男人多半是爲了性而出軌,而女人則是爲了愛出軌。
愛是和同一個人去做不同的事
雖說男人和女人出軌的原因大不相同,但其中的一個共同點是,雙方都無法在對方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於是轉而投向另一個人。
男人認爲妻子無法給予新鮮感,因此去在外面追逐不同的女人;而女人則覺得丈夫對自己沒愛了,於是去在外面尋找另一份愛。
這兩種做法,其實都是對婚內問題持逃避態度,而這顯然不利於維持一段健康的婚姻關係。
出軌所嚐到的一時的快樂,必然會導致長久維繫的婚姻瞬間崩塌。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句話,新鮮感不是和新人去循環舊事物,而是和舊人去體驗新事物。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弗洛姆曾提出,關懷、責任、尊重與瞭解是愛的本質。
弗洛姆認爲愛的性格傾向有五種,分別是接納傾向性、剝削傾向性、貯藏傾向性、市場傾向性和創造傾向性。
“接納傾向性”的人沒有生產愛的能力,只能通過向他人的索取來達成愛的目的。他們是接受者,而非給予者。
“剝削傾向性”的人傾向於通過暴力、詭計等手段來奪取愛;
“貯藏傾向性”的人則通過佔有來囚禁愛。
“市場傾向性”的人則將自己與他人當成商品,來挑選符合條件的人。

以上這四種傾向都是“非生產性性格”,只有“創造性傾向”是“生產性性格”,即同時具備“受愛能力”和“創愛能力”的人。
由此,弗洛姆提出一個觀點,即愛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創造,而非感情。愛的本質不在於接受和獲取,而在於奉獻與給予。
總而言之,儘管男女出軌的原因有着本質上的不同,但這都是逃避婚內問題的一種選擇。
當夫妻雙方都能和同一個去嘗試不同的事時,纔會維繫更爲健康和諧的婚姻。
-The End -
作者-貓頭鷹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