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最撫凡人心”,生活中離不開美食,也離不開食物,但是每一次喫飯,做飯,購買食材我們都不可能精確到絲毫不浪費,總是多少會剩一些,這些食物多數情況下,本着不浪費的原則都會被放進冰箱,或者用其他工藝製作保存。

但是別以爲這些食材這樣處理就百分百安全,其實存在的安全隱患非常大。央視也曾經曝光過,以下這5種食物你以爲沒壞,實際早已“細菌爆表”,很多人還捨不得扔!那麼這5種食物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1、泡發24小時的木耳銀耳
首當其衝的就是泡發超過24小時的銀耳和木耳,尤其是木耳大家的食用率比較高,畢竟喫起來營養美味,比如木耳炒肉,木耳炒雞蛋,木耳拌桃仁等等。

泡發木耳時往往都會提前浸泡,但有時候因爲各種原因就忘記了,導致木耳泡發超過24小時,這時候有人覺得無所謂,直接沖洗一下就開始烹飪。但你不知道的是,木耳裏面的危險分子“米酵酸菌”也被喚醒了。

尤其是夏天溫度高,水裏也有可能滋生。它會釋放一種毒素,而且毒性很強,輕則嘔吐,重則有生命危險。所以泡發超過24小時的木耳,千萬別擔心浪費,該扔就扔。建議銀耳、木耳泡發的最佳時間是3-4個小時。
2、存放超 48 小時的熟肉
滷雞爪、醬肘子、燻腸這類熟肉,憑藉獨特風味成了餐桌上的常客。可很多人不知道,熟肉冷卻後,表面的細菌就開始 “蠢蠢欲動”。即便放進冰箱,4℃左右的低溫也只能暫時抑制部分細菌,像沙門氏菌、李斯特菌這類 “耐冷菌”,依舊能在裏面緩慢繁殖。

有位老人曾因喫了冰箱裏存放 3 天的滷牛肉,半夜出現劇烈腹痛和高燒。就醫後發現,是李斯特菌引發了急性腸胃炎,因老人免疫力較弱,細菌還侵入了血液,治療了一週纔好轉。這是因爲熟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會隨着時間推移分解出利於細菌滋生的物質。所以,買回家的熟肉最好當天喫完,若需存放,冷藏別超 48 小時,再次食用時一定要加熱到筷子插入中心無涼意纔行。

3、切開後隔夜的瓜果
冰鎮西瓜是夏日解暑神器,不少家庭習慣切半個放冰箱。但你可能沒注意,切瓜的刀若沒徹底洗淨,附着的細菌會隨着切口侵入瓜肉;包上的保鮮膜看似隔絕了空氣,實則讓瓜表面的水汽無法散發,形成了細菌繁殖的 “溫室”。

有實驗顯示,常溫下切開的哈密瓜,6 小時後每克果肉的細菌數就能突破 10 萬個。即便放在冰箱,24 小時後細菌總量也會比剛切開時增長几十倍。這些細菌中,有些會產生耐熱性毒素,加熱也無法消除。因此,切開的瓜果儘量一次喫完,若喫不完,要用乾淨的保鮮盒密封,冷藏不超過 12 小時,取出後最好切掉表面 1 釐米再食用。

4、反覆冷凍的肉類
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冰箱了,而且有些人家的冰箱比較大,爲了省事人們會一次性買夠幾天的食材放入冰箱,這樣方便也省事。就好比有人會買很多肉凍在冰箱,喫的時候化凍,然後切一塊,剩下的繼續冷凍,這樣反反覆覆。

你以爲省事了,其實這肉已經佈滿細菌。要知道細菌通常不會被凍死,只是抑制生長,拿出來解凍的話,溫度一高,細菌又活躍了,加上夏天溫度高,還可能滋生新的細菌,這樣反覆幾次後,細菌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細菌多之外,凍的肉水份流失太多,口感變得很差,而且腥味也特別重,完全影響大家的用餐體驗。

5、半熟溏心蛋
溏心蛋很多人喜歡喫,嫩滑的蛋白,切開後金黃的蛋黃瞬間流出,讓人感到非常的美味。然而這種看似美味的雞蛋,卻存在很大健康隱患,因爲這種半生不熟的雞蛋中存在一個危險分子,它就是沙門氏菌。

本身不熟的雞蛋沙門氏菌就多,如果喫不完在放置一天,那就更別說了。有可能你喫了很多次,也沒事,不過一旦中招那麼拉肚子,腹瀉都是小問題,嚴重就要上醫院。所以溏心蛋想要喫,最好喫那種“無菌蛋”,更加放心。

判斷食物是否安全,不能只靠感官判斷。這 5 種食物看似完好,卻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成爲細菌的 “培養皿”。養成 “少量購買、及時食用” 的習慣,瞭解正確的儲存方法,才能真正守護家人的飲食安全。畢竟,比起節省一點食物,身體健康纔是最值得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