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伏,十年一遇,記得:1不出,2不曬,3要喫,安穩過三伏

由 早媽美食 發佈於 美食

'25-07-26

老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隨着時間的推移,7月30日就要進入中伏了,這可能是一年最爲“兇險”的日子,因爲中伏的天氣最爲炎熱,潮溼,可以說達到了一年溫度最高。全國各地呈現“上蒸下煮”的特殊天氣。

今年的中伏與往年大不相同,也可以說是10年一遇,因爲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間僅有 4 個庚日,因此中伏從常規的 20 天 “縮水” 爲 10 天,時間是 7 月 30 日至 8 月 8 日 。與之對比,在過往 2008-2024 年這十幾年間,中伏大多爲 20 天,使得三伏天總長度爲 40 天。像今年中伏縮短至 10 天的情況,上一次出現是在 2015 年。

在民間,一直流傳着各種與三伏天相關的習俗和講究,其中 “1 不出,2 不曬,3 要喫” 的說法蘊含着深厚的養生智慧和傳統內涵,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深入瞭解。

1 不出

避開高溫時段出行

中伏期間,往往是一年中氣溫最高、天氣最爲炎熱的時候。7 月 30 日正值中伏,此時室外氣溫常常飆升至讓人難以忍受的程度,地面溫度更是高得離譜。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下,若非必要,儘量不要外出。

從科學角度來看,高溫環境會給人體帶來諸多危害。人體散熱主要依靠汗液蒸發,然而在高溫且空氣溼度較大的中伏天,汗液蒸發變得困難,導致熱量在體內積聚,極易引發中暑。

如果確實有外出的需求,務必選擇合適的時間。儘量避開上午 10 點至下午 4 點這個氣溫最高的時段,選擇清晨或傍晚時分出門。同時,做好充分的防護措施,如佩戴遮陽帽、太陽鏡,塗抹防曬霜,攜帶足夠的飲用水,以便及時補充水分。

2 不能不曬

中伏時節陽光充足、氣溫高,是晾曬被褥物品的絕佳時機,可千萬不能錯過。經過一個潮溼的梅雨季,加上夏季頻繁的降雨,家裏的被褥、衣物等很容易滋生蟎蟲、黴菌,還會吸收大量潮氣,讓人睡起來感覺不舒服,甚至可能引發皮膚瘙癢、呼吸道不適等問題。

晾曬被褥也有一些小技巧。首先,晾曬時間要選好,最好在上午 10 點到下午 2 點之間,此時陽光最強烈,晾曬效果最佳。其次,晾曬時要將被褥平鋪展開,每隔一段時間翻一下面,讓被褥的正反兩面都能充分接受陽光照射。對於一些厚重的棉被,還可以輕輕拍打,幫助去除裏面的灰塵和蟎蟲屍體。另外,像毛毯、羽絨服等衣物,也可以趁着中伏的好天氣拿出來晾曬,既能殺菌消毒,又能恢復其蓬鬆度,延長使用壽命。

3 要喫

多喫清熱解暑食物

中伏天氣炎熱,人體出汗較多,消耗較大,此時多喫一些清熱解暑的食物,有助於身體保持清爽,補充流失的營養和水分。例如,西瓜堪稱夏季消暑的標配。它富含水分和維生素 C,既能清熱解暑,又能生津止渴。。此外,綠豆也是清熱消暑的佳品。煮上一鍋綠豆湯,晾涼後飲用,不僅能有效緩解暑熱,還能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

冬瓜同樣具有清熱利水、消暑解毒的功效,無論是煲湯還是清炒,都是中伏飲食的不錯選擇。苦瓜雖然味道有些苦澀,但它卻是降火的 “高手”,含有豐富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進食慾,健脾開胃,同時還能清熱解毒,適合在中伏時食用。

適當食用益氣養陰食物

在中伏,人體的氣陰容易受到損傷,適當食用一些益氣養陰的食物,對身體大有裨益。比如山藥,它既是食材又是藥材,具有健脾益胃、滋腎益精、益肺止咳等多種功效,能幫助人體補充元氣,增強免疫力。

大棗則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可與山藥搭配煮粥,營養豐富又美味。此外,海蔘富含蛋白質、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且脂肪含量低,是益氣滋陰的優質食材。雞蛋、牛奶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能爲身體補充能量,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蜂蜜具有滋陰潤燥、潤腸通便的功效,每天用溫水衝一杯蜂蜜水飲用,既能補充水分,又能滋養身體。

保證主食攝入

主食是人體獲取能量的主要來源,在中伏也不能忽視。麪條是中伏期間備受歡迎的主食之一。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 中伏喫麪,一方面是因爲此時新麥上市,麪粉口感好、營養豐富;另一方面,喫熱面有助於通過排汗排出體內的溼氣和暑氣,達到 “以熱制熱” 的養生效果。

無論是熱湯麪,還是過水涼拌麪,都十分適合在中伏食用。此外,大米、小米等穀物類主食也不可或缺,它們能爲身體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保證日常活動所需的能量。可以將大米煮成粥,加入一些綠豆、蓮子等食材,既能增加營養,又能清熱解暑。

7 月 30 日這個 10 年難遇的中伏日,牢記 “1 不出,2 不曬,3 要喫”,從出行、晾曬和飲食等方面多加註意,我們就能更好地應對三伏天的炎熱,平安健康地度過這段特殊時期,讓身體保持良好狀態,迎接接下來的生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