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我一個朋友生二胎,我們幾個閨蜜聞訊都趕到了醫院。
到了產房門口,就見一堆人圍着,朋友老公則蹲在牆角,搓着手跟個求雨的老農民似的,嘴裏碎碎念得比我兒子背乘法口訣還溜:
“老天爺保佑,一定是女兒啊!別再是帶把的了,再來一個‘魔丸’我真要遁入空門了!”
我湊過去戳戳他胳膊:“哥,至於這麼誇張嗎?”
他一抬頭,黑眼圈重得像畫了煙燻妝:
“誇張?那是你沒見他把生抽當可樂灌,把沙發墊拆成蒲公英,上次還把我老婆的神仙水倒魚缸裏,說給魚‘美容’……
本來我以爲養娃都這樣,直到上次去你家看見你閨女蹲在廚房,給你遞熱毛巾就算了,還幫你把購物袋拎到門口,輕聲細語說‘媽媽別累着’。
當時就給我整不會了,原來孩子這個物種還能這麼懂事?”
正說着,護士出來了,滿臉笑容:“恭喜恭喜,是個七斤八兩的大胖小子!”
聽聞這個好消息,朋友老公的表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從期盼到絕望。
整個人彷彿被抽走了靈魂,癱在長椅上,宛如一條失去了夢想的鹹魚。
看得我們一羣人憋笑快憋出內傷。
這時,旁邊另一個家有倆神獸的朋友湊過來問我:“真這麼不一樣?女兒和兒子差這麼多?”
我笑而不語。
兒子和女兒哪裏是差得多,分明是物種都快不一樣了!
要是拿狗打比方,那女兒就是邊牧,你說一句‘把拖鞋拿過來’,她不僅拿得準,還能幫你擺好;
兒子則是比格,你讓他別叫,他能嗷得更大聲,還順便把拖鞋咬成拖鞋片。
看似都是養娃,可只生了兒子的媽媽啊,根本想象不到我們這些有女兒的,享的是什麼樣的清福!


養兒子是場修行
養女兒是場休憩
網上有一個“比格犬受害者聯盟”,其中有位主人發表過一篇鎮圈神作,裏面這樣寫道:
“雖然我現在真的很愛很愛它,但我周圍的人都知道我曾經有多麼痛苦,我曾經想抱着它跳樓一起死。”
不得不說,這也是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男孩媽媽的心聲。
男性幼崽,堪稱人形比格犬,每天不給老母親整點活兒,他就渾身不得勁。
就拿我家那小子來說吧,前幾天我剛拆封一罐大牌面霜,轉頭就見他蹲在地毯上“作畫”,白色面霜抹得滿地都是,還舉着勺子大喊:
“媽媽你看!地毯敷面膜啦!現在比你的臉還要嫩!”
我氣得太陽穴突突跳,剛想發作。
而他,預判了我的預判,一個起身就往外跑,結果精準一腳踹翻了我剛泡好的菊花枸杞茶。
望着一地狼藉,我捂着胸口,有氣無力地說:
“兒啊,你真要把你老孃氣死了……”
沒想到,這小子聽了,居然眨巴着大眼睛一本正經地問我:
“那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呀?你死了我能繼承你的手機嗎?我還想玩裏面的消消樂!”
再反觀我家閨女呢?
那簡直是老天爺派來治癒我的 “小天使”:
表白的話比奶茶裏的珍珠還多,暖心的花樣比我衣櫃裏的裙子還全。
每次我被兒子氣到臉發黑,她就會端着溫溫的檸檬水跑過來,小手還會輕輕揉我的胸口:
“媽媽你別跟他生氣啦,氣壞了沒人給我扎小辮啦!你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媽媽,比白雪公主還好看!”
這還不算完。
她會在我做飯後,跑來認真地說:“媽媽,你做的飯比餐廳還好喫!”
會在我試新衣服時,拉着我的手轉圈圈,同時發出真誠的驚歎聲:“媽媽你真的好美呀,像仙女一樣!”
總之,她就是我最無腦的鐵桿粉絲,是我疲憊時最有效的“舒展開臉精華”。
讓我不得不感嘆,養兒子,每天像在拆盲盒,拆開的不是驚喜就是驚嚇;養女兒,則像抱了個暖水袋,溫度永遠剛剛好。
跟那個想着“繼承手機”的臭小子比起來,閨女一句“媽媽我愛你”,就能瞬間撫平我所有的炸毛。
所以說,女兒哪裏是小棉襖,分明是老母親的情緒穩壓器和日常救心丸。


兒子是糙漢製造機
女兒是美顏修復儀
剛生完兒子那幾年,我整個人彷彿報名了一個名爲“如何快速從少女變老登”的速成班。
倒不是兒子有多難帶,而是當你長期生活在由老公和兒子組成的“男生宿舍”時,你會發現,自己的顏值和品味都坐上了跳樓機,還沒升空就開始急速落地。
所以那幾年,我最常穿的是老公淘汰的XXL碼舊T恤,領口洗得發白還沾着兒子蹭的飯粒;
護膚品從蘭蔻換成兒子用剩的兒童霜,塗臉跟抹牆似的隨便糊弄;
頭髮油了就扣個棒球帽……
直到有一回接兒子放學,兒子的同學見了我大喊一聲“叔叔好”,我這才驚覺自己已經糙得模糊了性別。
至於家裏,那更是一整個“髒亂差”:
老公的襪子能在沙發縫裏待一週,兒子的玩具車從客廳排到臥室,以至於我每天不是在撿襪子就是在撿玩具,活脫脫成了一個24小時在線的保潔阿姨。
一次,閨蜜來家裏做客,看着我穿着老公的大褲衩、趿拉着拖鞋端水果,感嘆道:
“你這哪是當媽,分明是進了‘男生宿舍’當宿管!”
而轉機,就發生在我家小仙女降生後。
這閨女打從會挑衣服起,就展現出了與她父兄截然不同的基因。
兩歲時,她就能對着兩條裙子沉思半晌,最後拎出一條說“這個花花好看”;四歲,她開始對我發出靈魂拷問:“媽媽,你爲什麼總穿這件灰色的衣服?我們不漂亮了嗎?”
在她清澈的目光注視下,我低頭看了看自己起球的外套,第一次感到了羞愧。
她就像一面行走的、會說話的“美的照妖鏡”,照出了我所有的將就和懈怠。
於是,我們的“美麗同盟”成立了。
她熱衷於當我的私人造型師,會把她最閃亮的髮卡別在我頭上,奶聲奶氣地宣佈:“媽媽是公主!”
也會在我化妝時,搬個小板凳坐在旁邊,託着腮幫子認真看,然後發出最高讚譽:“媽媽,你香香的,像一朵花!”
如今,她不僅僅是我重拾美麗的“催化劑”,更是我最完美的“生活搭子”。
以前,帶兒子逛街,他的耐力值以秒計算,五分鐘內能問三十遍“我們現在可以回家了嗎?”
女兒則截然不同,她能陪你從女裝部逛到飾品店,還會拿着一條絲巾興奮地跑過來:“媽媽!這個配你的新裙子絕絕子!”
想跟兒子拍個照,他要麼是模糊的殘影,要麼是一張苦大仇深的鬼臉。
現在有了女兒,每當我舉起手機,她總會主動摟住我的脖子,把小臉貼過來,甜甜地喊“茄子”,出片率百分百。
曾幾何時,和家裏的男性們看電影只能看熱血機甲或爆笑動畫。
而跟女兒這個“好閨蜜”在一起,屏幕裏終於可以出現溫馨的文藝片或是浪漫的童話了,我們還會一起爲感人的情節掉眼淚,再分享一桶爆米花,可以說儀式感拉滿。
總之,在女兒這位“首席審美官”的帶領下,我不僅重拾了化妝品,研究起了穿搭,更重要的是,找回了對生活本身的熱情。
是她讓我相信:
哪怕已是孩兒他媽,我們也依然值得被美麗的事物包圍,值得享受精緻帶來的愉悅。


養兒子活着就好
養女兒努力奔跑
養兒子那幾年,我手機備忘錄裏沒別的,全是“今天又被氣到想原地去世”的碎碎念:
教他“3+2=5”,他能跟我掰扯“奧特曼先打3個怪獸,再打2個,總共能贏多少顆星星”;
讓他寫作文《我的媽媽》,他通篇寫的都是“媽媽總愛生氣,生氣時像噴火的恐龍,我想給她買個滅火器”。
我對着作業本深吸一口氣,腦子裏只剩一句話:毀滅吧,趕緊的,這日子沒法過了。
感覺自己能活着陪兒子長大,就已經是對 “母愛” 這兩個字最大的尊重。
我每天最大的憧憬就是他能平安長大,別把房子點了。
至於其他,精緻?事業?不好意思,不存在的。那段時間,我活得像一個疲憊的消防員,而兒子,就是那場永不熄滅的“山火”。
直到女兒的降生像一束溫柔而堅定的光,照進了我這片兵荒馬亂的生活。
這個小姑娘,她自帶一種奇妙的“秩序感”。
她會把散落的繪本整整齊齊放回書架,會在我疲憊時給我一個安靜的擁抱,會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彷彿我是什麼都會的超級英雄。
她讓我重新發現了生活的細膩美好,我們一起觀察樹葉的脈絡,給洋娃娃搭配衣服,分享一塊甜到心裏的蛋糕。
但更重要的是,她讓我開始“害怕”。
我害怕她那雙純淨的眼睛,看到的只是一個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失去了光芒的媽媽。我害怕她從我身上學到的,只是如何妥協和抱怨。
我突然意識到,我,就是她最初的世界觀,是她對“未來”最直觀的解讀。
我不想讓她以爲,媽媽的生活裏只有柴米油鹽和一地雞毛。
我想讓她看到,原來努力生活的樣子,真的會發光;原來女孩子可以溫柔,也可以勇敢;原來就算遇到不開心,也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有了女兒後,我才意識到:
她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所有的不足,她也像一簇火苗激發出我最大的潛能。
爲了她,我願意變得更強大,只爲在她需要時,我能穩穩地接住她;在她飛翔時,我能做她最有力的風。


當然啦,我必須摸着良心說句公道話:養兒子也絕非一無是處。
經過他這些年日復一日的“錘鍊”,我的各項生存指標確實突飛猛進:如今的我,神經粗得像纜繩,耐心堪比得道高僧,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更是直逼專業消防員。
可以說,是兒子,把我從一個嬌滴滴的少女,成功改造成了多邊形戰士。
但!是!
養女兒那種獨特的、沁人心脾的甜蜜,就像是給我這粗糙的“鋼鐵之軀”裏,注入了一股溫熱的、甜絲絲的泉水,妥妥地給我續了命。
所以,請允許我向只有“皮夾克”的媽媽們,發出一點點帶着善意的“炫耀”:
你們擁有的是防風防雨的堅實鎧甲。而我,除了鎧甲,還擁有了一件貼心貼肺、香香軟軟的“小棉襖”。
畢竟,這種被小棉襖裹着的暖,不炫耀多可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