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媽媽打破“圍牆”,千餘名孤殘兒童逐光而行

由 婚姻與家庭親子營 發佈於 親子

'25-10-01

從院內孤殘兒童到院外困境孩童,這位“共享媽媽”用愛改寫很多孩子的命運,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擁抱充滿希望的人生。

文 | 李際昕


2025年5月18日上午,浙江省麗水市萬地愛心兒童福利院內花團錦簇、彩旗招展,“添翼十年·聚愛成光”暨六一兒童節主題活動正在隆重舉行。“這就是‘添翼計劃’給我們家帶來的改變!不僅教會孩子,更教會我們全家人挺直腰桿生活……”臺上,“添翼計劃”參與兒童小晨的媽媽講述着受助的經歷,感恩之情溢於言表。陣陣掌聲中,全國先進工作者樓雅佳百感交集,十年來走過的風風雨雨如在眼前……


撐起病殘兒童的希望

2015年,浙江省民政廳開展“添翼計劃”項目試點工作,免費爲省內貧困家庭殘疾兒童提供3~9個月的集中養育和康復訓練,並確定麗水市爲試點城市之一。上還是不上?這項舉措在全國屬於首例,沒有任何經驗可循,萬一做砸了怎麼辦?但在樓雅佳看來,能幫更多在困境中掙扎的病殘兒童及家庭過得好一點兒,比什麼都重要。她毅然承擔了重任。

“福利院的孩子都是被遺棄的,你讓我們把孩子放到福利院,別人會怎麼看?”樓雅佳去社區摸底調查說明來意後,一位家長氣憤地質問道。她耐心解釋:“不是讓你丟棄孩子,而是讓孩子來做康復,監護權不變。”

爲了讓家長徹底放心,回去後,樓雅佳和同事們繞着福利院一頓猛拍,各種照片和小視頻接二連三地發到家長羣,還邀請他們現場觀摩。花園一般的優美環境、先進的康復設施、專業的康復團隊……家長們終於解除心中疑慮。山區中有不少病殘兒童,由於父母的認知或家境的貧困,生活境況更加糟糕。樓雅佳拿着摸底表,一趟趟親自登門說服父母,把孩子領到福利院來。

就這樣,第一期來了8個孩子。人數雖然不多,但爲這些病殘兒童提供24小時全天候康復治療,箇中艱辛不言而喻。其中,康復師尤爲重要。沒多久,康復師小趙面露難色,向樓雅佳提出辭職。沒有正式編制,深造機會不多,工作辛苦、收入低,她已經不是第一位流失的康復師了。樓雅佳絞盡腦汁,又想出了新點子。她一趟一趟地往省城跑,與浙江省康復醫院尋求合作,並說服醫院工作站在麗水掛牌。從此,11名康復師長期派駐麗水,隊伍終於穩定了下來。

關關難過,關關過。但不管有多難,一個信念始終支撐着樓雅佳:拯救一個病殘兒童就是守護一個家庭的希望。


用愛彌補成長的缺失

樓雅佳是浙江紹興人。身爲知青的父母常年下鄉,她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幫人不要嫌費力,力氣是用不完的,睡一晚明天又會回來。”在奶奶的教導下,助人爲樂的愛心深深刻進了樓雅佳的骨子裏。

1999年,當20歲的樓雅佳滿懷憧憬地進入麗水市蓮都區兒童福利院時,一顆心瞬間跌入谷底:脣裂、腦癱、肢體殘缺……半年後,樓雅佳決定離開。孩子們緊緊抱住她,撕心裂肺地哭喊:“媽媽別走!”那晚,樓雅佳輾轉難眠。“小時候,父母沒有陪在我的身邊,但爺爺奶奶給足了愛。我要把這份愛傳承下去,彌補這些孩子缺失的愛!”

說到做到。留下來的樓雅佳除了和護理媽媽們一起照顧孩子外,還是全院所有上學孩子唯一的全科老師。上午,她教幼兒園的孩子唱歌、跳舞等;晚上,在普通學校上學的30多名小學生和初中生放學回來,她又開始輔導他們各門功課。

起初,孩子們幾乎沒有作業。大家都覺得,初中畢業後學門手藝,這輩子能喫飯穿暖,足矣。但樓雅佳不這麼想,憑什麼福利院的孩子不能擁有更好的人生呢?因此,她對孩子們的學業加倍重視。

一次,二年級的曉麗把小朋友組織在一起聽她講數學課,小老師當得像模像樣。樓雅佳靈機一動:“講得真棒,我以後也當你的學生好不好?”受到鼓勵後,曉麗那晚破天荒地學習了很久。漸漸地,曉麗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好,學習興趣也日漸濃厚。

孩子們初中畢業後,樓雅佳主動爲他們聯繫高中擇校,督促他們繼續學業。2004年,曉麗考上大學,成爲麗水市第一批孤兒大學生之一,如今擔任麗水市某社區書記。

2008年1月,樓雅佳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她被選拔爲蓮都區兒童福利院副院長,肩上的責任更重,工作也越發忙碌。但只要有空兒,樓雅佳依舊和孩子們“泡”在一起。2013年10月,麗水市籌辦萬地愛心兒童福利院,樓雅佳勇挑重擔,來到更爲廣闊的工作平臺。


打造開放守護的空間

開門辦院,打造沒有“圍牆”的兒童福利院;讓院外的孩子走進來,讓院裏的孩子走出去,是樓雅佳一以貫之的辦學理念。尤其對那些很難通過學習來改變命運的孩子,她從來沒有忽視過。

2025年3月5日,位於萬地愛心兒童福利院新建二期康教中心三樓的來福咖啡館隆重開業。這裏的收銀員、服務員和咖啡師都是院內16~18歲的殘障、孤獨症孩子,16歲的樂樂就是其中之一。他患有罕見病,因此有駝背和麪部殘疾,無法隨校就讀,成了咖啡館的服務員。每週五晚上,來福咖啡館的音樂小客廳會舉辦小型音樂會,邀請各路人士來演唱。樂樂愛唱歌,《讓愛飛翔》《孤勇者》都是他最拿手的曲目。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日,來福咖啡館邀請《讓愛飛翔》的原唱歌手大偉老師來表演。那天,樂樂和大偉老師一起合唱,落落大方,笑容滿面。“幾年之後,孩子們學會生存技能,被社會接納,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功。”這是樓雅佳的心願,也是所有團隊成員的心願。

樓雅佳的家永遠給孩子們留着一個房間,一留就是20多年。只要有空兒,樓雅佳就會帶幾個孩子回家,感受溫暖的家庭生活。這麼多年,丈夫一直默默支持着樓雅佳的工作。孩子們來了,他熱情地系起圍裙,爲他們下廚做一桌好菜;孩子們病了、丟了,福利院一通電話打來,熟睡中的他被吵醒,卻從未抱怨過。

樓雅佳的兒子也同樣如此。小時候,樓雅佳經常加班到很晚。兒子困了,便在福利院的小牀上一覺到天明,一批又一批的小朋友都成了他的好朋友。受媽媽的影響,已經讀大學的他也熱衷於做公益。他覺得媽媽的堅持特別有意義:“媽媽,你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了事業,真棒!”

樓雅佳以一顆大愛之心,改變了無數病殘兒童的人生。她所打造的“沒有圍牆的兒童福利院”模式,成爲全國各地福利院爭相學習的榜樣,她本人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未來的道路還很長,樓雅佳說:“福利院不過是孩子們人生的中轉站,願他們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