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10年後,爲什麼很多夫妻都不“接吻”了?有些道理早知道早好

由 布穀媽媽 發佈於 親子

'25-09-29

問大家一個私密一點的話題哈,你和你老公,現在還接吻嗎?

我身邊不少朋友都說,剛談戀愛那會,每次約會,幾乎都要拉手、擁抱、親親。

現在,en......走到一起中間都要隔個4、5米,更別說牽手了。

之前網上有句話調侃說:“中年夫妻親一口,噩夢能做好幾宿。”

結婚10年後,爲什麼很多夫妻都不“接吻”了?

難道是感情淡了?

有些道理早知道早好。

一:我們的大腦,被“設計”成了這樣

記得以前看過一部電影,叫《初戀那件小事》。裏邊的男主人公,就很真實地表達了青春期對異性萌動的感覺。

女孩爲了見喜歡的男孩,會假裝去廁所,然後從男孩的教室門前路過,只爲偷偷看他一眼。

還會去男孩經常去的地方,假裝製造偶遇。

爲了讓男孩注意到自己,她讓自己變白、變漂亮,最後在儀仗隊表演中脫穎而出,讓全校的人都記住了她。

當然,女孩不知道的是,男孩其實也一直關注着她。

男孩喜歡攝影,並且只喜歡拍風景。但他的相冊裏,卻全是抓拍女孩的照片。

他們做的這些傻傻的事,引發了無數人共鳴:“戀愛的萌動,真的就是這樣。會默默地靠近對方,會爲對方做一些很傻的事。”

但經歷過熱戀期的人會發現,戀愛幾年後,我們就變“懶”了,當年追對方做的那些事,幾乎不怎麼做了。

難道,是愛情變淡了?

不一定。

我們的大腦,會分泌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

它會讓我們快樂,並且讓我們一直不停地想要這種感覺。

而多巴胺,在追求“不確定獎勵”時,最活躍。

什麼意思呢?

就是,戀愛時,對方一切都是新鮮的、是吸引人的。每靠近他一點、每次和他約會,大腦中的多巴胺,就會大量地分泌,讓我們“上癮”。

而我們很喜歡這種感覺,就不斷地想要繼續維持這種感覺。

於是,我們便不停地想要和對方多待一會,更近一點。

當然,我們的多巴胺,不可能一直這樣活躍地分泌下去。

當戀愛時間長了,“新鮮感”變成“熟悉感”了,對方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性格咋樣,我們基本都熟悉了。

這時候,多巴胺就開始分泌得少了,不再那麼活躍了。

對於牽手、擁抱、親吻這種能靠近對方的方式,我們已經習以爲常,不需要去“爭取”了。

於是,便沒有那麼想要這些親密的動作了。

二:感情方式發生了變化

如果兩個人,一輩子都相愛得轟轟烈烈。這種情況,大概率發生在電視劇裏。

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愛得再熱烈的兩個人,最終,還是要回到生活的平淡中來。

這就是著名的“愛情三角理論”。

一個完整的愛,會由激情,走向親密和承諾。

最開始,我們相愛,是被對方某些特質吸引,我們想要去了解他、爭取他。想要和他有更多的身體、心理接觸。

這個階段,通常是不穩定的。因爲可能會因爲性格或其他原因,最後分開。

如果走過了激情,兩個人決定結婚。慢慢的,這種激情,變成了親密的伴侶之愛。

這種愛,會更穩定,也更深沉。

它多了責任、信任、支持和守護對方的承諾。

激情的愛,已經不是唯一了,它會被深層的愛給代替一部分。

也就是說,接吻、抱抱,不是唯一表達愛的方式,它可能由別的方式替代了。

比如日常的噓寒問暖,生病了照顧對方,偶爾給個小驚喜之類的。

三:重心轉移了

除了我們身體激素、感情方式變了,還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時間確實消磨了我們的愛意。

沒有孩子的時候,我們只有彼此,互相關心、互相依靠。

這時候,感情不用經歷太多的磨礪,再平淡,我們的眼裏也只有對方。

但孩子出生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很多時候,當孩子出生後,我們的心裏、眼裏,就只有了孩子,甚至把孩子的位置放在了第一位。

於是,我們就只看到孩子的需求,只看到孩子需要愛和關注,而忽略了伴侶的存在。

老公情緒低落的時候,妻子只顧忙着孩子,沒有時間和精力理會老公。

孩子出差錯的時候,老公第一時間就是:“你怎麼帶的人?他成這樣你也不好好管管!”

很多時候,夫妻間的爭吵,不是因爲夫妻間關係出了問題,而是大部分時間爲了孩子吵。

而且,生活壓力大、工作不如意、關係難處理等等,這些事情,極大地消耗了我們的精力和注意力。

我們本來已經夠累的了,若家裏再有點什麼事情,我們就很難情緒平和地處理,而是指責、爭吵。

吵着吵着,感情慢慢變淡了。如果溝通不及時、處理不好,夫妻間就會很多抱怨、失望、憤怒等等。

這時候,別說親吻,可能連看見那個人都需要勇氣了。

處理親密關係,和處理親子關係一樣,其實,是一門藝術活。

只有當我們有意識地去維護關係,去感恩對方的付出,不把生活中的小確幸當理所當然。

那我們的關係,才能越來越牢固,也才能走得更長遠。

結婚10年,你還會和你老公親吻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