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聯天下時代,如何跟孩子溝通“性”話題

由 婚姻與家庭親子營 發佈於 親子

'25-10-02

網絡時代,孩子的性教育面臨新挑戰:信息過載卻良莠不齊。家長如何讓孩子遠離錯誤信息,獲取科學認知?


文 | 白璐


如果說早年性教育的困境是孩子不知從何處獲取答案,如今則是網絡信息過於龐雜,其中充斥着大量錯誤甚至危險的內容。此時,家長需幫助孩子建立獲取科學性知識的渠道。最安全快捷的方式,是讓孩子遇到問題時主動向家長求助。但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這一渠道就會逐漸關閉。

性發育從出生之後就開始了,只是小朋友對於性沒有概念,也不會產生任何羞恥感,有困惑直接問,如“我從哪裏來”“爲什麼男孩有小雞雞”,這時家長要抓住時機,提供科學解答,而不是忽略甚至欺騙。這麼做一是解答孩子的困惑,二是從早期建立信任,孩子未來有類似困惑時會第一時間諮詢家長,從而避免被不科學的性知識所誤導。

親子之間溝通性渠道(習慣)建立得越早越好,拖到青春期再做就會困難重重。一是孩子有過問此類問題家長不願意回答的經歷,認爲和大人溝通相關問題很難;二是青春期孩子對性話題有羞恥感,同時他們正在完成和家長的分離,討論性話題的難度可想而知。

家長要在孩子青春期之前多創造溝通機會,因爲這個時候,他們對於主動發起的話題配合度較高。不過小孩的注意力很難聚焦,比如他正全神貫注地玩遊戲,你突然要討論遊戲之外的話題,孩子肯定聽不進去。家長應利用一些固定時間,比如共讀繪本時光,選擇與性教育有關的書籍跟孩子一起閱讀,隨時發現他的困惑並進行講解。

如果家長意識到要溝通性問題時,孩子已經到了青春期怎麼辦?的確,這時候跟孩子討論性話題的難度很大,但嘗試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我們還是要行動起來。

青春期孩子對於很多問題已經有了初步瞭解,哪怕這些信息是不科學的、有問題的。如何讓孩子願意溝通?家長切忌高高在上地說教,而是要給孩子表達機會,以朋友的姿態真誠地請教,從中發現他們的認知是否有誤區,然後再分享我們所瞭解到的科學知識。另外,青春期孩子正處在形成自我價值觀的核心時期,喜歡對不同事件發表觀點,家長要藉助這個機會,多做一些觀點的分享和討論,從而引發孩子思考,並最終掌握相關科學知識。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接納孩子有不同的看法,不要強行把自己的觀點灌輸給孩子,否則溝通的大門就會馬上關閉。

如果溝通無效,家長也不要輕易放棄。青春期孩子由於自身發育特點,一定會對性知識充滿好奇,只是不願跟家長討論而已。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相關科學素材,比如適合他的書籍、紀錄片和靠譜的網站。孩子自己通過閱讀、觀看,照樣能學到科學的性知識。

白璐 北京大學醫學心理學碩士,性心理&性教育專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中國青愛工程學術委員會專家,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青少年健康關愛課堂”專家成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