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遊戲思維,愛上學習不再難

由 婚姻與家庭親子營 發佈於 親子

'25-10-06

孩子缺乏底層品質和能力,孩子厭學、抑鬱……遇到這些育兒難題時,你是否想過藉助遊戲的力量來解決呢?


文 | 王人平


遊戲價值,比你想得更重要

遊戲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既是孩子快樂的源泉,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着重要和積極的作用,還是構建良好親子關係的基本途徑。當我們全身心地投入親子游戲中時,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父母願意花時間在他身上,他是重要的,是被愛的,這會極大提升孩子的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同時,遊戲也爲父母和孩子提供了共同的體驗和互動機會,讓父母能更自然地走進孩子的世界,更深入地瞭解孩子的興趣、性格和需求,增進親子間的情感連接。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做基礎,教育會水到渠成。

遊戲是發展孩子諸多能力和品質的重要方式。相比於現實生活,遊戲爲孩子創建了一個安全的試錯環境。通過遊戲,孩子可以進行各種身體活動,如攀爬、跑跳等,促進身體的生長髮育和運動技能的發展。遊戲能幫助幼兒獲取生活經驗,構建知識結構,促進智力發展,培養創造力和探索精神,促進孩子認知發展。

遊戲是孩子社會交往的主要形式,幫助幼兒理解他人、協調合作,培養其社會交往能力和同理心,促進孩子社會性發展。遊戲能夠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釋放緊張和焦慮,增強自信心和情緒調節能力,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情緒和個性特徵,促進孩子情感發展。

舉個例子,剛去幼兒園時,很多孩子都會有些分離焦慮。怎麼辦?我們可以在孩子上幼兒園前,多與他玩躲貓貓的遊戲。通過遊戲,讓孩子理解父母暫時的離開並不意味永久的消失或拋棄,而是很快就會回來。當孩子確認了客體的永恆性,安全感和歸屬感會得到提升,對於暫時分離,也就更能從容地應對了。

父母可以多與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通過扮演不同角色,孩子可以體驗不同情感,探索自己的個性和興趣,提升表達能力,發展同理心和社交技能,鍛鍊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角色扮演遊戲也是父母瞭解孩子的重要方式。比如,剛上幼兒園或小學的孩子承受着很大壓力,缺乏詳細描述學校生活的能力。我們可以讓孩子扮演老師,我們扮演學生,模擬上課的情景。觀察孩子是如何演老師的,基本可以判斷孩子遇到了什麼樣的老師。

個人遊戲可以發展孩子獨處能力、專注力、抗挫折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集體遊戲可以發展孩子的表達和溝通能力、合作精神、愛和分享的能力、規則意識。比如打口袋(丟沙包)遊戲,因爲是分組的集體遊戲,會發展孩子的團隊合作精神;遊戲中需要跑動和跳躍,會發展孩子的運動能力、身體協調性和靈活性;要接住和投擲口袋,會鍛鍊孩子的觀察能力、判斷力和動手能力等。總之,遊戲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遊戲思維,能助力孩子成長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厭學、抑鬱、休學等問題,我們能不能讓學習變得像遊戲一樣富有吸引力呢?

在《遊戲改變世界》一書中,著名的未來學家簡·麥戈尼格爾指出,遊戲的4大決定性特徵是:目標、規則、反饋系統和自願參與。可以通俗地解釋爲:目標是指遊戲中的玩家需要完成特定的任務或達成目標;規則是指參與者知道如何參與和如何贏得遊戲;反饋系統是指遊戲中通常會有即時的反饋機制,比如得分、等級提升或虛擬獎勵,以激勵玩家更加努力去完成艱鉅的任務;自願參與是指玩家選擇參與遊戲是因爲興趣和樂趣,而不是被迫。如果想讓孩子的功課學習變得像遊戲一樣,就要對應遊戲的主要特點。

目標要明確。與孩子一起確定清晰、具體的學習目標。這些目標應該是可衡量的,並且與孩子的興趣和能力相匹配。目標可以有短期和長期之分,長期目標可以分解爲一系列小步驟或短期目標。這樣,孩子更容易看到進步,並在實現每個小目標時獲得成就感。

規則要清晰。爲達成學習目標,我們給孩子制定的各項規則要合理,符合孩子的年齡和能力水平,讓他能夠理解規則的含義和重要性。

反饋要實時。當孩子達成某項學習目標時,比如成績提升,或者養成了每天看5頁書的閱讀習慣,我們應及時給予正面的反饋和鼓勵。需要注意的是,反饋應該在行爲發生後儘快給出,以確保孩子能夠將反饋與具體行爲聯繫起來。反饋還要具體明確,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多用積極的反饋來強化這些行爲。

參與要自願。找到孩子學習上的興趣點,最大程度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父母越是逼迫孩子學習,往往越會導致孩子叛逆和厭學,因爲生命的力量就在於不屈從。反之,好奇心和求知慾是每個生命誕生起固有的能力和渴望。每個孩子生來都是愛學習的,我們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主性。

當然,我們無法迴避網絡遊戲對孩子的影響。網絡遊戲與現實遊戲一樣,都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式,滿足孩子的某種需求。例如,通過角色扮演來認識自我,尋求身份認同;通過組建團隊,合作攻關,發展自身協作精神和領導力,獲得存在感和歸屬感;通過不斷比賽,遭遇挫折和失敗後從頭再來,發展競爭力和抗挫折能力;在完成任務和通過關卡的過程中,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克服困難、戰勝對手和勝利通關,獲得力量感、成就感和自信心;提升動手能力、空間感、手眼協調能力;激發孩子對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興趣和感覺,更好地迎接智能時代的到來。

總之,在網遊中,孩子可以構建自我、學習知識、拓寬視野、緩解壓力,提升自身的社會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網遊本身就是孩子對未來生活的預演,今天孩子如何遊戲,未來孩子將如何生活。

沉迷於網絡遊戲不值得鼓勵,但我們一定要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本質是更廣泛的家庭問題、學校問題和社會問題。比如,親子關係不好、厭學、抑鬱、社交焦慮,是缺少關愛、陪伴和安全感等因素導致的結果,而不是起因。我們要解決的是這些現實生活早已存在的問題,儘可能給孩子創造一個真實、豐富、有趣的生活和成長環境,而不是把自己的失職和無能甩鍋給手機和網遊,失去一個自我成長和改進教養方式的機會。

從簡單的追逐嬉戲到複雜的網絡遊戲,從單人遊戲到集體遊戲,從動作遊戲到策略遊戲,孩子收穫的不僅是快樂和趣味,還能發展出各種品質和能力。遊戲,不僅爲孩子重塑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豐富了新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途徑,也建構起一個幫助孩子探索自我、人際交往和參與社會互動的新舞臺。更進一步,遊戲還讓孩子確信,人不僅需要,也能夠擺脫現實的束縛和限制,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從而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人”。


王人平 著名兒童教育學者,長期致力於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和父母自我成長的研究和實踐。“人平陪你走世界”成長營創始人,新浪教育評選的“中國榜樣家長”,新浪微博知名“教育博主”,曾爲多家育兒雜誌的專欄作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