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主席馮德萊恩的訪華,受到了中方高貴接待,這也讓此次的中歐會談相談甚歡,在離開中國之前,馮德萊恩更是給美國留下了一句話,讓歐盟和美國劃開了界限,中歐關係輪不到美國來指手畫腳。
01戰略自主下歐盟主席的訪華
儘管此次馮德萊恩的中國行只有短短一天,但這一天的時間依舊取得了大量成果,其中最顯著的就是中歐關係的轉變。

馮德萊恩去年對華還是強硬態度
去年馮德萊恩和中方會晤的時候氣氛並不怎麼好,因爲馮德萊恩是帶着批評的態度來的,在會上炒作“產能過剩”、“中國威脅論”等議題,自然回購後中歐關係也進入了緊張階段。然而今年的會晤卻迎來了兩級反轉,纔對中國的批評一下子變成了對中國的讚美,並且這個反轉來的還十分迅速——在一個月之前馮德萊恩還在G7會議上指責中國的補貼政策和稀土政策。
這種轉變實際上和歐盟當前面臨的困境有着很大的關係。此前的歐盟是美國的“忠實支持者”,因此在涉華議題上也和美國採取同樣態度,電動車、援俄、稀土都對中國發出了批評,然而特朗普上任後的大刀揮向歐盟的時候才讓他們意識到自己並不是美國的“盟友”。

歐盟始終不敢和美國徹底鬧翻
俄烏談判後歐洲開啓了戰略自主的覺醒,而特朗普關稅大棒的揮向進一步刺激了歐洲的覺醒。在針對歐盟的關稅政策上特朗普一加再加,在這種不斷增加之下歐盟也進行了反制,開出了數百億歐元的對美商品反制清單,但這份清單歐盟方面始終不敢落實,因爲一旦落實意味着美歐之間的正式決裂。
02 歐盟打響對美反擊
馮德萊恩訪華前夕,特朗普就在社交平臺上表示自己和歐盟的談判進展十分順利,根據相關人士的透露,雙方將會達成一個類似於日本的關稅協議,美國對歐盟商品加徵15%的關稅,但歐盟要對美國開放市場,如進口更多的美國汽車、能源,乃至於從美國這進口更多的武器裝備,並且要對美國增加更多的投資。

歐洲尋求的國防自主就註定了不願意進口更多的美軍裝備
換句話說就是歐盟不但要被美國加徵關稅,還要給美國送錢。如此離譜的“不平等條約”歐盟方面自然是不可能答應。
但不答應歸不答應,歐盟並沒有足夠的底氣去自己打響對美國的反擊,因此馮德萊恩訪華,對華態度轉變,尋求對華合作就能看做是歐盟想要“聯中抗美”。

馮德萊恩的這句話等於是和美國劃清了界限
這點從馮德萊恩來開中國前說的一句話中能夠看出來,在回國前,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和中國將共同維護並優化全球貿易體系,並強調和中國加強貿易關係和美國的關係變壞無關;換句話說就是中歐關係和美國並無太大關聯,美國無權插手。
這也意味着歐盟在此刻和美國劃清了界限,歐盟的外交戰略將不再受到美國的制約。
03 馮德萊恩說這話的底氣來自於中國
本次的中歐會晤,中方提出了“相互尊重、開放合作、多邊主義”這三點主張,這代表中方願意和歐盟在一個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合作,並且願意和歐盟來共同維護國際秩序。
中方的這句話馮德萊恩顯然是聽懂了,強調中歐關係和美國無關,就意味着歐盟並不願意再被美國指手畫腳。

歐洲內部現在依舊不是一塊鐵板
但這也並不意味着歐盟從此以後就徹底轉向,儘管歐洲經歷了一系列政治危機後開啓了戰略自主的覺醒,但內部仍就中美關係沒能達成一致意見,此番馮德萊恩的訪華實際上是在關稅措施和俄烏衝突的雙重壓力下迫不得已的一個選擇。
馮德萊恩那句“與美國無關”絕非臨時起意。其背後是俄烏衝突引爆能源危機後,歐洲痛徹骨髓的反思:追隨美國製裁俄羅斯,卻遭致命反噬——天然氣價格飆漲推高通脹,工廠倒閉潮席捲多國,連德國製造業根基都劇烈動搖。

歐盟內部裂痕同時加劇:法國酒農因中國反傾銷稅損失慘重,德國車企卻緊抱中國市場求生,東歐國家則渴望美國駐軍保護。繼續對華強硬?只會讓歐盟加速裂解!
關稅戰被美國這個“盟友”重拳出擊,俄烏衝突跟着美國一起制裁俄羅斯、軍援烏克蘭,到頭來連俄烏談判的時候自己連個上桌的機會都沒有。正是美國的雙重背刺使得歐盟意識到了美國的不可靠,因此纔想要脫離美國的掌控,開啓戰略自主。
但這個戰略自主也只是出於自身利益的一個考量,當前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徵的高額關稅仍未取消,中國對白蘭地等產品的反傾銷措施也仍然生效。尤其在烏克蘭問題上,馮德萊恩試圖將中歐關係與“中國對俄立場”捆綁,遭中方當場回絕。
國際政治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計算,歐盟的轉型正是利益計算下的一條出路。
文章中信息來源:馮德萊恩抵達北京後表態:堅信歐中能夠實現互利合作 環球網
港媒:馮德萊恩對中國“去風險”的戰略遭遇歐盟成員國抵制 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