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部長餘秋裏,怒批蘭州軍區政委冼恆漢:你糊塗了嗎,孰輕孰重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26

說起新中國建設那會兒的事兒,真是波瀾壯闊又讓人感慨。今天咱聊聊1958年大躍進時期的一段真事兒,主角是石油部長餘秋裏和蘭州軍區政委冼恆漢。這倆人都是革命老將,打過仗、流過血,感情深得跟兄弟似的。可就在那會兒,他們因爲石油工業的事兒鬧翻了,餘秋裏還當面怒批冼恆漢:“你糊塗了嗎,孰輕孰重?”這句擲地有聲的話,不光是倆人之間的爭執,更反映了當時國家建設中的矛盾和抉擇。

餘秋裏和冼恆漢是誰

餘秋裏這人,1914年11月15日生在江西吉安縣,家裏窮得叮噹響。1929年,15歲那年,他參加紅軍,從此跟革命綁在了一起。長征路上,他左胳膊受傷,截了肢,成了“獨臂將軍”。可這傢伙硬是沒被打倒,反而越挫越勇。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裏,他打仗特別猛,遼瀋戰役那會兒更是出了名,大家都說他是個“帥才”。

新中國成立後,餘秋裏幹過不少大事兒。1958年2月,他被調去當石油工業部部長。那時候中國石油工業底子薄,他一個門外漢愣是撲下身子幹,帶着隊伍啃硬骨頭。1959年大慶油田發現,就是他領着人幹出來的,中國從此不用再背“貧油國”的帽子。後來他還幹過總政治部主任、中央軍委副祕書長啥的,一直到1999年去世,活了85歲。這輩子,他就是爲國家豁出去的典型。

冼恆漢,1911年4月30日生在廣西奉議縣(現在叫田陽縣),是個壯族人,家裏也是窮得不行。1929年,他參加百色起義,加入紅軍,後來又入了黨。長征、抗日、解放戰爭,他都扛過槍上過陣,功勞不小。1949年青海解放,他當軍管會主任,剿匪、穩地方,幹得挺紮實。1955年蘭州軍區成立,他當了政委,管着西北邊防的事兒,工作作風硬朗,部隊裏都服他。

冼恆漢這人幹活兒實在,特別能喫苦。一直幹到1991年去世,活了80歲。他這輩子沒啥大風大浪的傳說,就是踏踏實實爲國家出力,算得上是個實幹家。

那場爭執是怎麼回事兒

1958年,大躍進那會兒,全國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工業農業啥都想爭第一。石油工業是國家命根子,可在大西北,事情卻亂了套。

蘭州煉油廠那塊兒,受“全民鍊鋼”的影響,工人都不好好鑽井了,忙着敲鐵鍋鍊鋼。廠裏烏煙瘴氣,值錢的石油設備被拆了扔爐子裏燒。廠長看不下去,想攔着,結果被工人推倒,還給扣了。玉門油田那邊更離譜,有人爲了放“高產衛星”,不管地質條件硬幹,油層都被搞壞了。管理局局長焦力人帶着幾個專家勸,結果被罵“動搖士氣”,也給扣了。

餘秋裏接到這些消息,急得不行。他知道石油有多重要,這麼瞎搞下去,資源浪費不說,油田都可能廢了。他趕緊聯繫冼恆漢,畢竟冼恆漢管着甘肅那片兒,希望他能管管。可冼恆漢回話卻說,這都是羣衆幹勁兒足,不能打擊,反對的人就是跟生產作對。

餘秋裏一聽,氣炸了。他覺得冼恆漢這老戰友咋在這事兒上犯糊塗呢?當時那股浮誇風確實厲害,可石油是國之重器,不能拿來瞎折騰。他坐不住了,親自跑去蘭州找冼恆漢攤牌。

到了蘭州,餘秋裏直奔主題,說設備毀了、油層壞了,這不是積極,是胡鬧,得趕緊剎車。冼恆漢卻覺得這是特殊時期,羣衆熱情不能潑冷水,反對的就是跟人民對着幹。倆人你一句我一句,誰也說服不了誰。餘秋裏火氣上來,拍桌子站起身,指着冼恆漢吼:“你糊塗了嗎?石油產量和浮誇虛假,孰輕孰重你分不清?”說完扭頭就走,留冼恆漢一個人發愣。

餘秋裏沒閒着,馬上派人去蘭州和玉門,把被扣的專家和技術員接回來保護。他還親自跑玉門油田盯着,調整開採方式,能救多少救多少。這麼硬幹一通,地方上的浮誇風被壓住了,石油資源保住了一部分,沒全毀。

這事兒雖然鬧得兇,可餘秋裏和冼恆漢的戰友情沒散。倆人都是爲國着想,一個急着保資源,一個被當時的風氣帶着走。餘秋裏硬頂到底,總算給石油工業留了條活路。

後來咋樣了

餘秋裏這場硬仗打完,大躍進的熱乎勁兒慢慢退了。他把心思全撲在科學發展上。1959年,大慶油田發現,他帶着全國石油系統的力量搞會戰。1960年4月,東北那片大草原上全是鑽機,工人們頂着冷風乾活兒。四年時間,大慶油田建成了,1963年產油470萬噸,全國原油產量蹦到648萬噸。周恩來說:“咱需要的石油,現在基本能自個兒解決了。”餘秋裏還搞出“三老四嚴”和崗位責任制,把石油隊伍帶得跟鐵軍似的。

1977年,他當了總政治部主任,管軍隊政治工作,跑基層、抓管理,給部隊整出不少新氣象。1982年,又當上中央軍委副祕書長,忙國防的事兒,一干就是一輩子。

冼恆漢呢,繼續在蘭州軍區干政委,管邊防、搞建設,帶着軍民修路、弄基建,把西北穩得妥妥的。他工作紮實,部隊裏都挺服他。1982年,他因爲點歷史問題得回蘭州處理,還專程跑北京找餘秋裏。倆人聊了一陣,餘秋裏拍拍他肩膀說放寬心,老首長們都惦記着呢。冼恆漢挺感動,回去把事兒辦妥了,繼續幹活兒。

1991年,冼恆漢走了,80歲。1999年,餘秋裏也走了,85歲。倆人1958年那場爭執沒傷感情,都是一心爲國。他們一個保住資源,一個穩住邊疆,各有各的功勞。

石油工業和大躍進的那些坎兒

大躍進那會兒,石油工業真不容易。1958年全國原油產量才226萬噸,跟工業化需求差得老遠。可那時候大家都盯着高指標,底下亂七八糟的事兒層出不窮。蘭州煉油廠和玉門油田那堆亂象,不是個例,全國不少地方都這樣。有人算過,1958到1960年,光瞎幹浪費的資源就夠建好幾個油田的。

餘秋裏上任那年,中國石油工業底子薄,技術差,設備少,全靠人硬幹。他跟冼恆漢鬧那場,也是因爲這環境逼的。冼恆漢也不是故意搗亂,當時那股風氣太猛,誰不支持高指標誰就得挨批。倆人立場不一樣,但目標都是想國家好。

大慶油田起來後,石油工業纔算喘口氣兒。到1963年,全國產量翻了快三倍,工業化總算有了底氣。這背後是餘秋裏帶着人一點點摳出來的成績,冼恆漢在西北穩後方,也算間接幫了忙。

餘秋裏和冼恆漢這倆人,都是新中國建設的老兵。餘秋裏那股科學勁兒,保住石油資源,還帶出個大慶精神,現在一提“三老四嚴”,老石油人都知道啥意思。冼恆漢在西北乾的那些事兒,路修好了,邊疆穩了,部隊硬了,也是實打實的功勞。

他倆1958年那場爭執,其實是時代的一個縮影。那會兒全國都亂哄哄的,誰都想往前衝,可咋衝、衝多快,大家心裏沒底。餘秋裏急着保命根子,冼恆漢想着鼓士氣,倆人撞一塊兒了。可回頭看,他們都沒錯,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扛責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