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歷史的長河裏,陳勝吳廣起義是個響噹噹的名字。這場起義不光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造反,還像一記重拳砸在了秦朝的統治上。可說到結局,大家都知道陳勝兵敗被殺,卻很少有人提起吳廣的下場。
秦朝末年的爛攤子

要搞清楚吳廣的下場,咱們得先從起義的背景說起。秦朝末年,老百姓的日子真是沒法過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靠着鐵腕政策把天下捏在手裏,可這代價就是苛捐雜稅和嚴酷的法律。老百姓被壓得喘不過氣,種地交糧不說,還得服徭役、打仗,稍有不慎就是殺頭的下場。到了秦二世胡亥上臺,這情況更是一塌糊塗。胡亥這傢伙,壓根兒不管民間疾苦,一門心思享樂,大手大腳修阿房宮、建驪山陵墓,徵了無數民夫,搞得民怨沸騰。
那時候,社會矛盾已經尖銳到爆點了。朝廷腐敗,官吏橫行,百姓被逼得走投無路。尤其是秦朝的法律,簡直不給人活路,誤了徭役期限就得掉腦袋。這種高壓政策下,老百姓心裏早就憋着一股火,就等着有人點燃了。
陳勝吳廣這倆哥們兒

就在這亂糟糟的時候,陳勝和吳廣站了出來。這倆人都是河南人,陳勝是陽城人,吳廣是陽夏人,出身苦哈哈,給地主當僱農,日子過得緊巴巴。陳勝從小就不甘心受窮,年輕時跟同伴幹活兒,瞅着天邊感慨:“要是哪天發達了,別忘了兄弟們。”大夥兒都笑他做白日夢,可他甩出一句:“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這哥們兒,野心不小。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徵發了一批窮人去漁陽(今北京密雲)戍邊,陳勝和吳廣被選爲屯長,帶着900個戍卒上路。走到安徽宿州大澤鄉,天公不作美,連下大雨,道路泥濘,根本走不動。按秦朝的規矩,誤了期限就是死罪。陳勝和吳廣合計了一下,反正橫豎都是死,不如豁出去幹一票大的,造反興許還能拼個出路。
起義怎麼搞起來的

這倆人也不是愣頭青,造反之前先做了點鋪墊。他們知道老百姓迷信,就玩了個“魚腹丹書”的把戲。陳勝讓人把寫着“陳勝王”的帛書塞進魚肚子裏,故意讓戍卒撈到,搞得好像老天爺指定他當王似的。吳廣又在夜裏學狐狸叫,喊着“大楚興,陳勝王”,弄得人心惶惶,都覺得陳勝是天命所歸。
接着,吳廣故意挑釁押送的軍官,捱了一頓打,激起大夥兒的怒火。陳勝瞅準時機,和吳廣一起殺了軍官,振臂一呼,900個戍卒立馬響應,起義就這麼炸開了鍋。他們打出“張楚”的旗號,意思是要復興楚國,恢復舊秩序。
起義軍風光一時

起義軍勢頭猛得很,沒多久就攻下了陳縣(今河南淮陽)。陳勝自封爲王,國號“張楚”,吳廣被封爲假王,帶着一支隊伍西征滎陽(今河南滎陽)。一時間,各地響應,起義軍聲勢浩大,秦朝的統治搖搖欲墜。陳勝還派了好幾路人馬,北上、南下、西進,打算一口氣推翻秦朝。
吳廣領的西征軍,目標是拿下滎陽,掐斷秦軍東進的路。可滎陽守將李由不是喫素的,他是秦朝名將李斯的兒子,防守滴水不漏,吳廣打了半天也沒啃下來。與此同時,秦朝派大將章邯帶兵鎮壓。這章邯挺有能耐,手下是驪山刑徒改編的軍隊,戰鬥力強得離譜。他先幹掉了陳勝派去關中的周文,周文兵敗自殺,然後掉頭東進,直奔滎陽。

吳廣這邊,滎陽久攻不下,軍心開始晃盪。手下將領田臧等人看吳廣不順眼,覺得他指揮稀爛,沒能拿下滎陽,拖了後腿。這幫人一合計,乾脆把吳廣幹掉,自己上位。他們假傳陳勝的命令,說吳廣作戰不力要處死,然後趁亂髮動兵變,把吳廣殺了。
吳廣死得挺冤,他好歹是起義的二號人物,跟着陳勝出生入死,結果卻栽在自己人手裏。田臧殺了吳廣,自封爲將,帶着隊伍繼續打滎陽。可這傢伙也沒啥能耐,沒多久就被章邯打得落花流水,連自己也搭了進去。西征軍就這麼全軍覆沒,滎陽也沒能拿下來。
吳廣的下場,說白了就是起義軍內部矛盾鬧的。陳勝當了王以後,變得驕奢淫逸,不怎麼管手下了,軍心早就散了。吳廣雖然是假王,但打仗確實沒啥章法,滎陽拖太久給了秦軍喘息的機會。田臧這幫人殺吳廣,其實是想搶權,可惜他們自己也撐不住,最後還是崩了。

吳廣掛了之後,陳勝的日子也不好過。章邯帶着秦軍步步緊逼,起義軍連連敗退。陳勝退守陳縣,可沒守多久城就破了。他帶着殘兵逃亡,結果半路上被自己的車伕莊賈給殺了。莊賈見陳勝大勢已去,乾脆下手投靠秦軍,換條活路。
陳勝一死,起義軍徹底沒了主心骨,不久就被秦軍收拾乾淨。陳勝吳廣這場起義,前前後後也就半年多點,就這麼煙消雲散了。

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原因不少,首先,起義軍戰鬥力不行。別看人多,900個戍卒起家,後來各地響應也有幾萬號人,可這幫人基本上是烏合之衆,沒訓練、沒紀律,跟秦朝的正規軍一比,完全不是對手。
其次,內部亂成一鍋粥。陳勝稱王后,整個人飄了,喫喝玩樂不幹正事兒,手下離心離德。吳廣被殺就是個例子,內部派系鬥爭把力量全耗沒了。還有各地響應的人裏,有不少六國舊貴族和地方豪強,各有各的小算盤,根本擰不到一塊兒。

再者,秦軍太猛了。章邯帶的刑徒軍,雖然是臨時湊起來的,但戰鬥力爆棚,起義軍壓根兒扛不住。秦朝雖然快完了,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底子還在。
最後,起義沒個長遠計劃。陳勝當了王,除了喊喊“張楚”的口號,恢復六國舊制,沒啥像樣的政治綱領。老百姓支持你,是想過好日子,可你沒拿出實打實的改革措施,光靠打打殺殺,遲早得散。

雖說起義沒成,可它對中國歷史的影響一點不小。第一,它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開了個頭。陳勝吳廣點燃的這把火,後來燒到了劉邦、項羽手裏,直接把秦朝給掀翻了。第二,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太經典了。這話直接戳破了封建等級的遮羞布,告訴老百姓,誰都能當王,誰都能翻身。這股反抗精神,後世一提起來就讓人熱血沸騰。

第三,起義給了秦朝致命一擊。秦朝收拾陳勝吳廣,費了不少力氣,元氣大傷。後來劉邦、項羽趁虛而入,秦朝才徹底玩完。第四,失敗的教訓也值錢。起義軍內訌、分裂,讓後來的起義者學了乖。劉邦、項羽這些人,吸取教訓,懂得團結手下,管好隊伍,最後才幹成了大事。

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一場硬仗。它不光是農民造反那麼簡單,更是老百姓對壓迫的一次大爆發。陳勝的下場大家都知道,兵敗被殺,可吳廣的下場卻沒那麼出名。他被自己人幹掉,既是起義失敗的縮影,也讓人感慨造反這事兒真不是鬧着玩的。
這場起義雖然沒成,卻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火種。吳廣的下場也好,陳勝的結局也罷,都是歷史長河裏的一頁,提醒咱們:想幹大事,光有勇氣不行,還得有腦子、有組織。不然,再大的志向,也只能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