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簡單心理曾邀請從業20餘年,累計有 6000 小時諮詢經驗的成熟諮詢師,也是「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PRO」項目講師的嚴文華老師,爲大家帶來主題講座——心理諮詢師如何專業成長。
本文是這次講座的文字回顧。
01成爲心理諮詢師前,你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師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別人。
其中,最首先的還是要先了解自己,瞭解自己的價值觀、信念;瞭解自己的優勢、劣勢;瞭解自己的自動化的思維;瞭解自己的偏見等等。
如何瞭解自己呢?可以通過自我對話的方式,比如自言自語,寫出自己的故事或者畫出自己的故事。
早晨在你清醒到起牀前,可以留出來2-5分鐘去冥想,可以去想跟自己有關的任何念頭並不做評判的記錄下來,記錄一週後翻看做總結歸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去理解內在的關於人性觀、世界觀、價值觀,優勢劣勢,怎麼評價自我等等。
透過自我對話,我們可以瞭解自己基本的價值觀,瞭解自己的信念偏見在行爲中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但是在自我對話中,常常會出現自我的觀點和現實相混淆的情況。
比如:你考試考了最後一名,你的觀點可能會延伸爲我的能力很差,我一直都做不好事情,我永遠是一個 loser 。
在自我對話中,我們印象最深和談論頻率最高的往往是自己我否認的部分,自我評價過低在大多人身上都很常見,因此對諮詢師來說,一定要先通過自我對話瞭解和明白自己是怎樣的人。
其次,你還要去了解自己的人性觀。
人性是善的還是惡的?人性是變化還是不會改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人性觀不同的諮詢師,他的言行和他對待來訪者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持人性善態度的諮詢師容易從內而外散發出善意幫助,持人性惡態度的的諮詢師容易保持清醒的態度讓真相或最糟糕的一面呈現出來,這些態度決定了諮詢師在資訪過程中在什麼方面會出手相助,在什麼方面會只是旁觀。
最後,也要知道自己的世界觀是什麼樣的。
你是如何看待周圍的世界呢?這個世界存在着什麼?我們是怎麼了解自己與瞭解別人的?什麼是好的,壞的,對的,錯的?
我們的世界觀在5到10歲就會形成,它很大一部分受大家小時候經歷和父母教育的影響,可能產生一些我們並不自知的偏見歧視,比如有些人對他人信任感高,有些人對他人的信任感很低。
在諮詢中還需要通過自我覺察,觀察自己的思維模式,思維模式是大腦自動化的運行,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事情,思維模式可分爲四類,線性思維、二元化思維、等級化思維、整體思維。
線性思維是指由A推導出B的思維。
線性思維會使我們出現一些隱形的歧視。比如來訪者說到他的家鄉是四川,我們會聯想到他很能喫辣,性格很豪爽等,但這些並不一定是真實的。
但諮詢中的每一個來訪者都是性格獨特的個體,所以諮詢師需要破除線性思維所帶來的歧視性刻板印象。
席位僅剩15人,掃碼諮詢詳情

二元化思維比如“好或壞”,“對或錯”,“黑或白”,“美或醜”等等思維。
二元化思維會使我們看問題過於極致化。一個人身上有好的部分就不可能是一個壞人,一個人身上稍微有一些壞的部分就不可能是好人,這樣的思維過於極致化,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
諮詢師需要看到來訪者身上的優缺點,不能過於片面。
等級化思維就是把自己或是他人放在一個優越的位置上的思維。
等級化思維會導致出現個人過度優越感或過度自卑感的情況。
比如我們認爲有些人是權威,他們說的話一定是對的;或者作爲諮詢師,站在一個更優越的位置指指點點;又或者一些新手諮詢師過於緊張,不敢站在專業的位置進行評判。
整體思維是站在多層次多維度的視角上,非批判性的看待問題,整體思維是諮詢師需要建立的思維。
我的想法是有道理的,可是我也很欣賞你的講法,因爲聽上去很有意思,這個思維具有靈活性。
通過自我對話,瞭解自己的人性觀、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式等,從而瞭解我們的優勢以及劣勢。
瞭解自己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你要去了解自己學習心理諮詢的動機是什麼。
你是爲了幫助自己纔來學習心理諮詢的,還是爲了幫助他人來學習心理諮詢?一些諮詢師助人意願過於強烈可能會使諮詢過程陷入僵局。
比如來訪者說我找不到工作,我無家可歸,一些諮詢師會想辦法爲來訪者介紹工作甚至提供住所,助人的意願是好的,可是諮詢師沒有在心理的層面討論來訪者的感受,討論他此時需要什麼,不斷的提供物質幫助只會讓諮詢陷入僵局。
因此諮詢師一定要理解自己爲什麼要學習心理諮詢。
02成爲心理諮詢師過程中,你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1、系統學習心理學的知識
有穩定的理論框架可以走得更遠,如果心理學是一棵參天大樹,那心理諮詢其實只是這棵樹上的一個枝幹它只是一個樹杈。
比如當我提供心理諮詢服務時,很多人問我自己失眠或早醒怎麼辦,當我介紹一些方法時,他們表示自己曾經聽說過,但是作用不大,這個時候我會從認知層面去介紹一些知識,比如入睡困難屬於什麼狀況?早醒是什麼的狀況?多夢且經常醒是什麼狀況?這樣解釋有助於當事人對他所處的現狀有不同的理解,也進一步會加深與來訪者的信任關係。

2、系統學習心理諮詢的基礎理論
心理諮詢是心理學裏面的一個分叉,我們的時間精力往往是有限的,可能不能把所有的方面都學到,建議大家作爲初學者,作爲基礎知識還是要了解心理諮詢的一些基礎的理論。
在你不斷的這個理解當中,你也更容易去找到適合自己未來長期發展的這個流派知識等等,因此我認爲廣泛的這個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3、大量的練習和實踐
心理諮詢和其他科目的學習不同,理論知識不能代替實踐。
很多諮詢師在初次遇到來訪者時,大腦會一片空白,關注點在自身的焦慮身上,沒有辦法關注到來訪者。
我們要通過不斷地練習,慢慢地去學習,安住我們的心。
然後我們才能夠把注意力關注在來訪者身上,我們纔會慢慢地從聽他的表層聽到他真正想表達什麼,以及他沒有帶入諮詢的內在想法,這些都是在大量練習當中一點一點去看到的。
4、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諮詢流派精進學習
首先需要了解接觸各類學派,發展出適合自己獨特的諮詢風格。
比如我在成爲諮詢師的過程中接觸過很多流派,聽過很多講座,參加了很多學習,在我接觸表達幸福治療的那一刻,我就很喜歡創造力的部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造力用到身體所有的感覺器官,這部分非常吸引我。
到目前爲止,我會說我自己是用整合的方式在工作,根據來訪者的需要採用不同的治療方式。
席位僅剩15人,掃碼諮詢詳情

03成爲心理諮詢師後,你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1、在諮詢室中和來訪者工作
在諮詢室當中跟來訪者面對面或是線上諮詢,是唯一能夠被來訪者看見的工作的部分,但是這是所有工作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2、整理個案報告
每次進行諮詢之後,我都會花一些時間整理個案,這部分對我來說不可或缺。整理的過程會讓我有一些反思的空間,當我再去看這些材料時,我會看到一些更清楚的部分,或是找到了在諮詢中一閃而過的念頭
比如我會問自己:爲什麼會延長五分鐘?我好像在一個點上被卡住了,爲什麼我會被卡住呢?這些反思的空間和時間對我來說很重要,因此我會確保我有這些時間反思。
3、接受督導
督導包括個體督導和團體督導。
個體督導就是一對一督導。在我接受精神分析訓練的時候,我都是會提交的逐字稿,這個部分對我的訓練,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一直保持下來,精進我的技術。
團體督導就是大家都是督導師我們來談論,團體督導也是非常好的幫助了我,特別在擁有好的團體的時候,帶來的進步也是特別大。
我建議不管是在讀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還是想轉行的學生,如果接個案的話,一定要接受督導。督導不僅能爲諮詢師提供技術上的支持,也能爲大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關於技術上的支持體現在,重複的練習並不能幫助我們提高技術本身,但是得到指導的重複練習可以讓大家更好的去提高。
一個醫生講過,他在醫院的時候接受過一次督導,這位醫生是一名主任醫生,所以他的技術各方面都很嫺熟,督導看完了他全程的手術,只說了一句,在做手術的時候你可以嘗試把你的左腳往前挪半步,可能你的感覺會不一樣,當這位醫生在下次做手術的時候進行嘗試之後,發現做手術的位置發生了改變之後,他的身體之前會有的疼痛的感覺,在做完手術之後逐漸消減,最後不疼了。
心理諮詢也是如此,通過反覆的練習,依靠我們的悟性,有時候能悟到,有時候悟不到,這時候需要靠督導或來訪者反饋。
關於情感上的支持體現在督導師對諮詢師的肯定,並培育諮詢師的希望。
以我爲例,曾經我在接受督導時,我感受到了恐懼的情緒,沒有辦法結束我的督導,督導師提到來訪者操縱了我的很多部分,比如投射性認同的念頭。
我之前只在書本上接觸過這部分,我完全沒有意識到來訪者是這樣控制我的,我當時感受到了恐懼的情緒,
督導師開始安慰我來訪者也有很多可愛的部分,我們要做的就是擺脫掉他們對我們的控制的這部分,也就是不要使用兩分法的思維,用整體思維來看待所有的事情。

圖源|《我的塞林格之年》
4、個人體驗或個人分析
個人體驗或者是個人分析這部分,對我而言非常重要的。
當然這部分可能和流派有關係,我在受訓的時候,被要求接受這樣的個人體驗,當我的培訓項目結束之後,我仍然會覺得這是非常好的一部分,所以我沿用到現在。
諮詢師是一個孤獨的職業,因爲成爲諮詢師就會有各樣的約束,你的個人形象,出現在公衆的部分都需要你進行自我考量,在諮詢的最後我們心理深處發生的教誨,成爲諮詢師註定是很孤獨的旅程。
5、學習
不管我是新手諮詢師,還是現在的我,每年都在花大量的時間在學習。
比如一些課程工作坊、長程課項目、跟諮詢相關的經典的文獻、書籍,有些時候我跟來訪者工作感到受挫時,我都會從理論方面進行一些補充,讓我得到更多的指導等等。
6、修身養性
諮詢師需要有修養身心的時間跟空間,娛樂休閒,個人生活不可或缺。如果一個諮詢師始終在工作,內心一定會有些不平衡,會傾斜。
04心理諮詢師一定要持續完成的事情
1、永遠在學習的路上
諮詢師永遠在學習的路上,我在受訓的階段接觸過各種各樣的老師,我最大的老師有90多歲的,但仍然充滿活力的在自己熱愛的事業裏工作,我認爲他們都是很好的榜樣。
2、評估自己的勝任力
諮詢師要評估自己的勝任力,特別是新手。
當我督導新手諮詢師時,會出現諮詢師收到個案不願意放手的情況。
我很理解諮詢師迫切想開啓自己的諮詢道路,可是當勝任力模型評估出現在這個時間段並不適合新手諮詢師工作時,還是希望諮詢師通過一定的時間提升自己的勝任力,之後在進行個案練習工作。

圖源|pexels
心理諮詢師的從業道路一定充滿了陽光、幽徑、芬芳的鮮花與荊棘的灌木叢;每一位選擇成爲心理諮詢師的人都是不斷摸索而堅定成長的勇敢者。
當然,在這個過程如果新手諮詢師能尋找到更加適合自己的方式、有成熟經驗的前輩爲他們保駕護航,那麼這段道路將會更加的精彩。
簡單心理Uni於2016年啓動了以「執業」爲最終培養目標的心理諮詢師教育項目「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PRO」,目前已迭代至第九年。
項目參考海內外院校培養研究生的模式,打造爲期兩年的培養計劃,採用初-中-高三階段進階體系,確保學員實現專業成長,其中包含——
-
投入670+小時的浸泡式系統培訓
-
完成396+小時的專業理論課程
-
在督導的支持下積累100+小時實戰經驗
-
參與13天地面集訓,與導師和學員面對面交流
希望通過2年的「理論學習+實習+督導+地面集訓」,幫助學員成長爲一名有理論知識,有諮詢技術和有基本能力與來訪者工作的心理諮詢師。
席位僅剩15人,掃碼諮詢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