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迷信!“十月怕初一”,今天農曆十月初一,有啥說法?

由 大廚江一舟 發佈於 美食

'25-11-20

昨天買菜遇着李奶奶,她攥着紙衣唸叨:“今天可別晴天,老話說‘十月初一晴,地主都討飯’!” 我起初笑她多心,翻了老黃曆才懂 —— 今天太特殊:是冬天頭個 “朔日”,是干支 “癸巳日”,是十二建星 “破日”,還是祭祖 “寒衣節”。這四重身份加身,老輩能不重視?說 “迷信” 的,真該聽聽這些過日子的門道。

一、朔日 —— 今天別遠走,藏着平安心

“朔日” 就是每月頭一天,老輩靠月亮算日子:初一沒月亮叫朔日,十五圓月亮叫望日。今天十月初一,是冬天第一個朔日。

老輩說 “十月朔日不遠行”,真不是瞎講究。以前沒路燈沒汽車,朔日晚上黑得伸手不見五指,趕路容易摔着;十月天又冷,夜裏走還凍得慌。我爸說他小時候,爺爺十月初一連趕集都不讓去,“黑天出門不踏實”。現在有車有燈了,但這份 “求平安” 的心思,咱得記着。

二、癸巳日 —— 今天怕晴天,農諺太準了

老黃曆說今天是 “癸巳日”,說白了就是 “陰水碰陰火” 的日子。十月進寒冬,陰氣重,這天天氣能看出一冬冷暖。

老輩最怕今天出太陽!你聽農諺:“十月初一晴,單衣過寒冬”“十月初一日頭笑,來年三月雪花飄”。意思是今天晴天,冬天就暖,但明年春天會鬧 “倒春寒”,莊稼凍壞了,地主都得討飯。相反,“十月初一天不晴,種田老農不受窮”,陰天小雨纔好。古人靠天喫飯,能總結出這規律,得多少代人?太佩服了!

三、破日 —— 今天怕倉空,是過冬智慧

今天還是十二建星裏的 “破日”,聽着不好,其實是 “破舊布新”。對古人來說,十月初一最該 “破” 空糧倉,“新” 滿囤糧。

秋收剛完,糧倉該滿了。老輩怕 “十月初一倉不滿”,還說 “十月初一糧倉破,寒冬無糧喫窩窩”。以前沒冰箱超市,冬天沒法種地,糧倉空了就得餓肚子。鄰居張大爺上週就把玉米囤滿了,“十月初一得讓糧倉實着,心裏才穩”。這哪是迷信?就是 “手裏有糧,心裏不慌”,現在也實用。

四、寒衣節 —— 今天怕不冷,更是孝心日子

最重要的是,今天是 “寒衣節”,和清明、中元節並稱三大祭祖日。老話說 “十月天寒,祭祖懷念”,今天得給故去親人送 “寒衣”。

今早見李嬸拎着紙衣上墳,“今年給我爸選帶毛領的,比去年暖”。暖心歸暖心,老輩還說 “十月初一怕不寒”,“十月初一天不寒,來年收成減一半”。天冷纔像過冬,既提醒咱添衣,也暗指 “節氣正常莊稼好”。說 “祭祖沒用” 的,得想想:燒的不是紙衣,是骨子裏的孝道啊!

結語:“怕” 的背後是老輩的愛

今天十月初一的 “四怕”—— 怕遠行、怕晴天、怕倉空、怕不寒,沒一條是迷信。古人沒天氣預報,靠一輩輩觀察,把過日子的門道藏在講究裏。“怕晴天” 是怕莊稼遭殃,“怕倉空” 是怕捱餓,“寒衣節” 是怕忘祖先,全是實在的愛。

現在日子好了,不用靠農諺看天氣,不愁糧倉空,但這些智慧和孝心,咱不能丟。今天你家有啥講究?評論區跟我嘮嘮,咱把老輩經驗傳下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