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食三寶,火力旺一冬,明日小雪,要喫哪三寶?爲寒冬做好準備

由 市井覓食記 發佈於 美食

'25-11-21

“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

唐代詩人戴叔倫的一首《小雪》,道盡了此時節的清冷與詩意。 明日便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此時天地間的陽氣上升,陰氣下沉,雖然還沒到大雪紛飛的隆冬,但氣溫的驟降已經在提醒我們:真正的寒冬,就要來了。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 20 個節氣,標誌着仲冬時節正式開啓。此時氣溫降至 0℃左右,北方常有初雪飄落,南方則多陰雨溼冷天氣,俗話說:“小雪醃菜,大雪醃肉。 ”在這個節氣,民間除了有醃製臘味、品嚐餈粑的習俗外,最重要的便是“補冬”。 中醫認爲,小雪時節是養護人體陽氣、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 就像老一輩人常唸叨的:“小雪食三寶,火力旺一冬。 ”

那麼,這“三寶”究竟是指什麼? 趕緊了解一下吧。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這三樣食材的“黃金喫法”,做法簡單又美味,趕緊爲家人安排上吧!

第一寶:羊肉

寒冬臘月,羊肉是當之無愧的“肉食之首”。 它性溫熱,能不僅能抵禦風寒,還能滋補身體。 小雪時節喫羊肉,既能滿足口腹之慾,又能讓身體從內而外暖和起來。

【推薦食譜:孜然羊肉】

食材準備: 羊後腿肉500克、大蔥1根、雞蛋1個、幹澱粉1勺、孜然粒、白芝麻、辣椒粉各一碟。

調料: 料酒、生抽、鹽、糖。

烹飪步驟:

1、醃製入味: 羊後腿肉切小塊,放入碗中。 加入1勺幹澱粉、1個雞蛋清、2勺料酒、2勺生抽和適量鹽,抓拌均勻,醃製5分鐘,鎖住水分更嫩滑。

2、油炸定型: 鍋中多倒些油,燒至八成熱(微微冒煙)。 將醃好的羊肉滑入鍋中,大火炸約2分鐘。 待羊肉完全變色、邊緣微微焦黃時迅速撈出,瀝乾油分。

竅門:這一步是外焦裏嫩的關鍵,比直接炒更好喫。

3、爆香輔料: 洋蔥切段。 鍋內留少許底油,先下洋蔥爆香炒軟,再倒入孜然粒,小火煸炒出濃郁的孜然香味。

4、大火快炒: 轉大火,將炸好的羊肉倒回鍋中,迅速翻炒。 加入白芝麻、辣椒粉和半勺白糖提鮮,快速爆炒1分鐘,聞到焦香味即可出鍋。

第二寶:紅棗

“日食三棗,長生不老。” 小雪後天氣乾燥,人體容易氣血兩虛。 紅棗自帶天然的甜味和豐富的維生素,和糯米搭配,軟糯香甜,是老少皆宜的“補血果”。

【推薦食譜:紅棗糯米糖】

食材準備: 紅棗30顆、糯米粉60克、白砂糖100克、熟黑芝麻適量。

烹飪步驟:

1、處理紅棗: 紅棗洗淨,用溫水浸泡30分鐘變軟。 瀝乾後用小刀縱向切開(不要切斷),去掉棗核。

2、製作糯米糰: 糯米粉中少量多次加入約60度的溫水,邊加邊攪拌成絮狀,揉成光滑的麪糰。 將麪糰搓成長條,切成約3-4克重的小劑子,搓成橢圓形。

3、組裝蒸制: 將糯米小劑子塞入紅棗開口處,輕輕捏合一下。 盤好放入蒸鍋,水開後大火蒸10分鐘。

4、熬糖掛霜: 另起鍋,加入5勺清水、3勺白糖,中小火熬煮。 待糖漿變得濃稠且微微發黃時,倒入蒸好的紅棗糯米。

5、出鍋裝盤: 快速翻炒,讓每一顆紅棗都均勻裹上晶瑩的糖稀,撒上黑芝麻即可出鍋。

第三寶:生薑

所謂“冬喫蘿蔔夏喫薑”是指常態,但在小雪節氣,適當喫薑(特別是仔姜)能發散風寒,促進血液循環。 仔姜沒有老薑那麼辛辣,口感脆嫩,是絕佳的下飯神器。

【推薦食譜:仔姜炒雞胗】

食材準備: 雞胗250克、仔姜1大塊(量要足)、鮮花椒1把、小蔥、泡椒、剁椒。

調料: 香醋、胡椒粉、鹽、糖、味精、生抽、幹澱粉。

烹飪步驟:

1、改刀醃製: 雞胗洗淨切成薄片(刀工好的可切絲),加入少許生抽、胡椒粉、鹽和幹澱粉抓勻,醃製5分鐘去腥入味。 仔姜切成細絲備用。

2、炒出紅油: 熱鍋涼油,放入泡椒和剁椒(比例1:2),中小火炒出紅油和香辣味。

3、爆炒雞胗: 轉大火(火一定要旺),倒入醃好的雞胗快速滑炒。 待雞胗變色後,立即加入仔薑絲、蔥段和鮮花椒翻炒。

4、調味出鍋: 仔姜斷生後,加入少許鹽、糖、味精提鮮,沿鍋邊淋入半勺香醋去腥增香,大火翻炒均勻,即可出鍋。

——老井說——

老祖宗的智慧藏在時節裏,小雪進補不用複雜,羊肉、紅棗、生薑這三樣家常食材,就能暖身又養生,另外注意小雪後氣溫驟降,要及時增添衣物,尤其注意頸部、腰部、腳部保暖,順應 “冬藏” 原則,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睡眠,有助於陽氣內斂、氣血充盈,願你整個冬天都暖意洋洋~#冬日生活打卡季#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社會新聞,分享市井生活和美食,關注我,不迷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