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和11月是喫茼蒿的季節,屬於應季蔬菜,這個時候的茼蒿最好喫,而且幾乎不會有什麼蟲害,茼蒿不僅口感鮮嫩,對肌膚狀態也好,因爲裏面有β-胡蘿蔔素和多酚,這倆可是幫肌膚抗氧的小能手,而且茼蒿里讓肌膚代謝更順暢的維生素B也不少,堅持喫肌膚透着透亮感。
茼蒿不光對肌膚好,它還藏着鈣和鐵,平時喫點對身體好,喫它還能幫着調節腸胃,喫多了也沒負擔。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5種茼蒿不同的做法,一起來看看吧。
一、茼蒿菜牛肉片湯
這碗茼蒿菜牛肉片湯,清潤、有益、和胃,而且做起來很簡單,10分鐘的時間就能搞定。

食材:茼蒿菜150克,牛肉100克、生薑、鹽
調味料:生抽、生粉、白胡椒粉、花生油
做法:
1、茼蒿洗乾淨後切成小段,牛肉切成片就可以,放入碗中把調味料依次加進去,抓拌均勻後醃製一會,大約10分鐘即可。
2、鍋裏倒入食用油,油熱了以後把薑片爆香,隨後就倒入清水,待鍋中的水開了後把切好的茼蒿以及醃好的牛肉片放入鍋中,牛肉和茼蒿都是極易成熟的食材,不易久煮,看到牛肉變色了放點鹽調味就可以了,煮久了不僅茼蒿沒有口感,牛肉也不好喫。

二、茼蒿海鮮小豆腐
天氣寒冷,有什麼比這種半湯半菜熱熱乎乎的菜更治癒?這是道膠東菜,我記得兩三年前去青島玩時喫過一次驚爲天人。我做的不正宗,我記得當地用新鮮的蛤蜊,還有用自己打的花生黃豆製作的小豆腐。 我這個家常版本已經非常非常驚豔了,突發奇想搭配上自己做的麻麻花油潑辣子,天哪!天哪!太好喫了!

食材:蒿子杆(250克、洗乾淨根葉分別切碎控幹水分)、雞蛋(兩個,根據喜好)、老豆腐(一塊400克)、乾貝海米(提前用溫水泡上,來不及的就隔水加熱幾分鐘)
輔料:蔥薑蒜、幹辣椒、麻麻花(不必須)
調料:豬油(必須是豬油才香哈)、花生油、鹽、糖、白胡椒粉、味精(不必須)、香油(不必須)
做法:
1、麻花油潑辣子:幹辣椒段放到碗裏,花生油燒到冒白煙,抓一把麻麻花扔到油裏兩三秒後,立刻關火把油潑到辣椒碗裏,分兩三次潑油,這樣辣椒香又不會糊
2、水開後,把豆腐煮一兩分鐘,這樣豆腐沒有豆腥氣,可以用水衝一下放涼後打兩三個雞蛋,用手抓碎備用
3、熱鍋中火,一湯匙豬油,油融化後先放乾貝海米炒香(約一分鐘),再放入蔥薑蒜炒香, 轉大火加入豆腐不斷攪動翻炒,把水炒幹一些(約兩分鐘)
4、加入開水,開蓋大火燒,加1.5-2茶匙鹽,半茶匙糖,大概燒三四分鐘左右,加半茶匙白胡椒粉,丟丟味精,幾滴香油關火(不喜歡香油的不用),裝盤後,把麻麻花油潑辣子放上邊。
5、喜歡蛋香的就多放一兩個雞蛋,喜歡更香濃的就多放點豬油少放點水,喜歡白胡椒的也可以適量多放。菜無定數,適口者珍嘛!不要說人與人之間的口味,就連自己的口味,也是隨着季節身體狀態變化的。這道菜健康、營養、鮮靈、不升糖、熱乎、家常、簡單。

三、蛋醬茼蒿
炒茼蒿的話大多都是清炒,大家可以試試我這個做法,加入雞蛋豐富口感,用豆瓣醬勾勒出醬香味,真的很好喫。
食材:雞蛋、茼蒿、蔥蒜、
調味料:十三香、生抽、豆瓣醬、雞精
做法:
1、把雞蛋下鍋炒熟,炒散撈出
2、重新起鍋,肉熱後爆香蔥蒜下入茼蒿翻炒至斷生,這個時候把提前炒好的雞蛋下鍋,然後放入調味料調味,待翻炒均勻後就可以出鍋了。

四、茼蒿窩窩頭
按照膳食指南的蔬菜量,經常綠葉菜喫不夠,不如來點茼蒿窩窩頭,跟着主食一起就下肚了。

食材:玉米麪150克、普通麪粉150克、酵母1.5克、鹽可放可不放、茼蒿1000克(可多可少)
做法:
1、除蔬菜以外的材料混合均勻。
2、蔬菜洗乾淨,焯水,撈起沖涼,擠掉水分,切碎,捏成團繼續擠出水分,扔進麪粉裏。(想要蔬菜比例高,水分就儘量擠幹一些)
3、把擠幹水分的蔬菜碎和麪粉混合,最後捏成團,做成窩窩頭的樣子,醒發半小時,蒸15分鐘左右。
4、蒸好放涼直接冷凍,喫的時候拿出來澆點水,微波爐高火一分半左右。有些草酸較少的綠葉菜可以不焯水,但應該需要增加麪粉比例。茼蒿、香菜、菠菜等最好焯水,油麥菜可以不焯水。醒發時間較短,冬天可延長,蒸完涼了早點放冷凍,防止亞硝酸鹽。

五、納豆茼蒿涼拌血橙青花魚
納豆茼蒿涼拌血橙青花魚是本季的最愛,太愛這個組合了,血橙是每年冬季到春季必買的水果,而茼蒿是火鍋裏必點蔬菜,每次喫它的時候都在想,如果它是一個色拉也很美味,然後,組合誕生了,太愛了
食材:茼蒿、血橙、納豆、拌飯紫菜、青花魚、核桃碎/瓜子仁、京蔥絲、柚子醋
做法:
1、茼蒿用香油涼拌一下,去除素菜裏的苦澀感,拌入一點點京蔥絲,再倒入柚子醋
2、青花魚乾煎一下,和血橙涼拌好的茼蒿裝飾起來,最後撒上堅果碎和拌飯紫菜最後按上納豆
3、幹煎的青花魚油潤細膩搭配涼拌的茼蒿和血橙伴隨着堅果和納豆的發酵感,層層遞進的風味表達,血橙釋放的青花素和茼蒿的香氣混合魚肉的咀嚼,會一起釋放微妙的鮮美感,很微妙,最後加入納豆,它是用來平衡魚肉油脂和蔬菜水果之間失衡的橋樑,淡淡的發酵感剛剛好的遞增了鹹鮮的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