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見樓下大爺拿水洗洗就啃馬蹄,我趕緊勸住了!這玩意兒雖叫“地下雪梨”,但長在泥裏藏着寄生蟲,鹽水泡都殺不死。今天就掏心窩子跟你們嘮嘮,這秋冬潤燥的寶貝該咋喫才安全。

今年冬天簡直是“空降兵”,壓根沒給過渡的機會。立冬前就冷得人縮脖子,暖氣倒是提前燒起來了,可屋裏熱烘烘的,嘴脣起皮、喉嚨發乾,連手指尖都起倒刺——典型的“暖氣病”來了。這時候懂喫的人,早往水果籃塞馬蹄了。

說起馬蹄,我總能想起我媽。小時候每到寒冬,她就拎着一兜沾泥的馬蹄回家,蹲在水龍頭下用刷子刷半天,邊刷邊唸叨:“這鳧茈得洗乾淨,《爾雅》裏就有它的記載呢。”後來才知道,這東西還有烏芋、葧臍這些別名,因形狀像馬蹄才被叫開,公元前316年就成了古人的“救命糧”,饑荒年靠它飽腹。

爲啥說它是秋冬救星?《本草綱目》早說過它能“降火補肺”,現代看來果然不假:水分佔比超75%,咬開全是汁水,還藏着維生素C、膳食纖維和鉀鈣鐵這些寶貝。嗓子幹、痰多的時候喫點,比喝涼茶管用多了,難怪南方人叫它“江南人蔘”。

但千萬別學我那鄰居大爺生喫!馬蹄長在水田淤泥裏,特容易招一種叫薑片蟲的寄生蟲,幼蟲藏在表皮褶皺裏,簡單沖洗根本沒用。一旦喫進肚子,輕的拉肚子,重的還會影響孩子發育,甚至引發腸梗阻。我媽當年總把馬蹄蒸熟了給我們喫,現在才懂那是藏在食物裏的愛。

話不多說,上乾貨!這兩種熟喫做法,一菜一湯全家愛,新手也能零失敗。
香煎馬蹄丸子】:外酥裏嫩超解饞
1.馬蹄帶泥買才新鮮,用硬毛刷使勁刷乾淨,削皮刀削掉厚皮,切成碎末(越碎越易成團)。
2.碗裏打 2 個雞蛋,加 3 勺肉末、1 勺澱粉、少許鹽和白胡椒粉,抓勻後拌入馬蹄末。
3.手上抹點油,抓一把餡料捏成乒乓球大的丸子,放盤子裏備用(別捏太鬆,不然煎的時候會散)。
4.平底鍋倒少許油,中小火加熱後放入丸子,慢慢煎至兩面金黃,中途用鏟子輕輕按壓,讓丸子受熱均勻。
5.煎到丸子鼓起來、用筷子能戳透,淋 1 勺生抽提鮮,翻勻後關火,撒點蔥花就能喫,外脆裏嫩還帶清甜。

【甘蔗馬蹄清潤湯】:暖到心坎不油膩
- 馬蹄 5-6 個,洗乾淨削皮切兩半;甘蔗選紫皮的(更甜),用鋼絲球搓掉硬皮,切成小段。
- 再準備 1 塊瘦肉(或排骨),冷水下鍋煮開,撇掉表面的血沫,撈出沖洗乾淨。
- 砂鍋里加足量清水,放入馬蹄、甘蔗、瘦肉和 2 片姜,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 1.5 小時。
- 燉到甘蔗變軟、馬蹄粉糯,湯汁飄着淡淡的清甜,加少許鹽調味就行(千萬別放雞精,會破壞本身的鮮味)。
- 盛一碗喝,喉嚨瞬間潤透,渾身都暖和,老人小孩都愛喝,比喝奶茶健康多了。

其實過冬哪用追求名貴補品?像馬蹄這樣的平價食材,做好了比啥都養人。從老媽當年仔細刷馬蹄的身影,到如今我們給家人做一碗熱湯,藏在食物裏的關愛最實在。記住,秋冬喫馬蹄,煮熟了才安心,這既是老祖宗的智慧,也是對家人的責任。希望大夥兒都能喫得健康,暖乎乎過完這個冬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