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業生涯的十字路口,你是否也曾因爲未來的不確定而感到迷茫?或是因爲工作的壓力而焦慮不已?想要跳出舒適圈卻不知從何開始,心中的衝動如同一縷煙,明明感覺得到,卻始終摸不着?事實上在快節奏的職場和複雜的關係角色中很多人都會面對類似的焦慮、迷茫甚至自我懷疑。今天的文章將帶你走近三位「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學姐的故事,看看她們在轉型之路上的思考、迷茫與經歷,幫助你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年齡在心理諮詢行業並不是所謂的“門檻”,反而是加分項
從大學時期開始對心理學好奇,因爲自己的個人議題,從 2018 開始進行了爲期4年的個人體驗。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特別深的感受,但隨着時間的積累,它的影響逐漸顯現出來。它就像厚積薄發,越到後來,我越能感受到它帶來的變化。於是,我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我要不要也試一試?正巧有個朋友在做完市場調查後,認爲各個平臺中簡單心理是最好的。於是,我跟着她一起參與了。從那時起,我一點一點地嘗試着,直到今天才發現,原來努力真的能夠讓你看到最真實的自己。這是屬於我的一份成果。在轉型的路上,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大齡轉行。不可否認,在我這個年紀轉行的確是一個人生中特別大的挑戰。記得有一次做小組練習時,有一位同學開玩笑的說:“你爲什麼這麼老?你看着就像我媽媽。”那句話一錘命中要害,讓我瞬間感受到年齡帶來的壓力。因爲不管去到哪裏,年齡似乎總在限制我們的選擇。但是,隨着學習的推進,我心中的這種不安漸漸消解了。特別是當我得知身邊有一位學員以51歲的年紀開始做諮詢師時,我感到無比振奮,至少我不是孤單的。
後來,當我全身心投入到喜歡的工作和情境中時,這個所謂的年齡問題就逐漸淡化了。我相信,當我真正能夠和心理諮詢或心理學這個世界緊密鏈接後,我的能量和潛力將會超乎預期。對於我來說,心理諮詢的學習之路就是一邊探索,一邊尋找。這更像是拎着一個小籃子走進森林,每發現一個蘑菇摘下來,每遇見一朵花也摘下來,摘着摘着籃子就滿了。並沒有什麼突然改變的契機,但總有一些瞬間讓我感到選擇心理諮詢是對的。
▷ pexels比如,有一次我的來訪者是一個人高馬大的男孩子。在諮詢中,他突然在我面前熱淚盈眶。那個場景讓我非常感動。不僅僅是他,還有很多在熱線中遇到的在茫茫人海中擦肩而過的人。素昧平生的我們,因爲諮詢建立了連接。TA能夠卸下所有的防禦,把可能從未交付給身邊任何人的信任交給我,把那些無法訴說的心事託付給我。那一刻,我深受鼓舞,也更堅定了我的選擇,這正是我所需要的。這種感受隨着時間的積累越來越深刻。慢慢地,我開始體察到,每一個來訪者都有屬於自己的創傷和心事。他們常常感受到來自世界的隔離和拋棄。但何其有幸,一個普普通通的我,此時此刻能代表整個世界拉着他的手,告訴他:“這個世界沒有放棄你。”這種感覺反過來也滋養着我,讓我覺得,來訪者給予我的力量遠超過我能給予他們的。當我們把工作性質或目標定位爲助人,其實就會變成給予雙方的負擔。有一次,一個來訪者告訴我,他瞞了我一件事很久,因爲他覺得我希望他做出改變,而他一直沒做到,他害怕辜負我。這讓我意識到,或許是我無意間流露的某種信號讓他有了這樣的感受。後來,我和督導師探討了這個問題,也學會了更好地放下“助人”的執念。當我們不再急於追求結果,而是單純地陪伴對方度過最需要支持的時刻時,諮詢反而更有力量。心理諮詢的過程,就像是一場自由行。方向是確定的,但沿途的風景和停留的地點卻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反而讓這條路變得格外迷人。不論是暫停、行走或是彷徨猶豫,都是旅行的意義。在平衡學習和工作方面,我也有自己的感悟。我的工作和課程有一定衝突,這讓我一度很糾結。但我相信,只要真心想做一件事,總能找到辦法妥帖安排好它。特別是學了心理諮詢之後,我更加篤定,困難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現在,我已經成功入駐平臺,但同時依然堅持接聽心理熱線。一方面,熱線幫助我保持“手感”,增強和陌生人建立關係的能力;另一方面,熱線也爲我帶來新的體驗和視角。這種新鮮感不僅滋養着我的專業成長,也讓我在正式諮詢中遇到挫敗時能從中汲取力量、重拾信心。在我接熱線的過程中曾經遇到過一些隔了很久後重新打來的電話,我能夠從他的狀態、語調和情緒看到他的變化,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很多不期而遇的美好片段,這些都是這份工作以及我選擇的這條道路帶給我的迷人的禮物。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獨特的優勢。比如聆聽與觀察。越是在羣體中,我越傾向於默默觀察他人,從小喜歡獨處的性格,也讓我習慣用心留意身邊的細節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種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漸漸成爲我的一種特質,而它在工作中也真實地發揮了作用。比如,有一次在諮詢中,一位來訪者提到自己正面臨工作和剛入學小孩照顧之間的矛盾。他表達了對孩子的關心,卻又反覆提到“不想”把孩子交給別人照顧,害怕無法平衡工作和育兒的關係。他看似在糾結,但我通過觀察他言語中微小的情緒波動,敏銳地捕捉到他的矛盾背後似乎藏着某種更深層次的情感需求。在我的引導下,他終於意識到,自己之所以反覆強調“不想”,其實更多源於一種被迫的壓力和責任感,而當他嘗試換個角度,表述“想”的部分時,他流露出的情感卻更加真切。他說,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每天能夠看見孩子的成長,和孩子一起喫飯、放學、睡覺,甚至講睡前故事。這一番覺察不僅讓他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需求,也讓我深刻體會到,敏銳地捕捉到對方語言中的微小變化,才能幫助他更好地認識自己的需求。
這次經歷讓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和特質。只要善於發掘並充分發揮這些特質,我們就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找到前進的方向和發展的動力。
但是,即使是“不夠敏感”的人,也可以成爲心理諮詢師。我的一位督導老師曾說:“諮詢師所有人都能做,重要的是經驗。”心理諮詢並不完全依賴先天的敏感,而是一個通過實踐成長的過程。需要因勢利導,把所謂的侷限化作你的特殊的優勢。心理諮詢行業非常喫經驗,這裏的經驗包括技術積累,也包括生活閱歷。正因爲如此,年齡在這個行業並不是所謂的“門檻”,反而是加分項。隨着生活和工作經驗的增加,諮詢師能夠更好地理解來訪者的處境,提供更加深刻的共情和陪伴。所以,與其把年齡視作侷限,不如把它看作一種沉澱和優勢。我選擇響應自己內心的召喚,進入心理諮詢行業
我目前是在職狀態,本職工作是在互聯網行業的某一個頭部大廠做產品相關的工作。平常的工作節奏相對來說比較快,之前也沒有過心理學的背景,是以一個比較小白的狀態,進入課程去學習,目前也是半工半讀狀態。而我選擇學習心理諮詢是從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做出的決定。從感性層面來說,第一是因爲我對心理學這個行業很有興趣,會看一些相關書籍以及影視作品,在大學的時候也會參加一些心理學的選修課,對知識體系都非常感興趣。其次,進入互聯網行業工作後,在職業發展的過程中其實承受了一些很大的壓力,這種高壓的工作強度會導致一些情緒和心理上困境的出現。而我所求助的心理諮詢給了我很多的幫助。最後我本人的性格中有很強的助人動機,希望幫助身邊人撫平他們在心理或者情緒上遇到的困境,這爲我帶來的成就感和快樂都非常強。所以這個選擇就彷彿是我內心的召喚。迴歸到理性層面。首先我評估了自己的資源和能力,在互聯網行業工作確實幫助我沉澱到很多的工作能力,也讓我擁有了一些資源,讓我有選擇的能力,可以去做想做的事。其次到了30+這個年紀,自己的心態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從社會化往自省化發展。更希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做我自己認可的事。互聯網這類高壓行業,對於人的挑戰和要求比較高,大家都會有一些年齡的危機感,不論是因爲行業的紅利期在消退,還是因爲高頻的加班和高壓工作強度對個人素質的要求。同時這類工作內容的工具屬性更強,對個人經驗的依賴程度不高,個人經驗在年輕或是創造力面前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心理諮詢行業跟互聯網完全相反,它是一個越老越喫香的行業。與此同時當前整體社會也在做一個轉型,會從一個物質消費型社會轉向精神消費型社會,我們會更關心並且希望去滿足自己的一些精神需求。而心理諮詢在我們國家還是一個藍海剛剛起步的狀態非常有前景。所以在這個節點,我選擇去響應自己內心的召喚,報了簡單心理的「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首先「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的課程設計對新手非常友好,尤其是沒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學員。課程基礎紮實,理論和流派內容平衡,避免了過於枯燥的理論部分,使入門更容易。同時授課老師都在臨牀工作中有豐富經驗,課程中融入了實際案例,幫助學員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此外,實習設計是培養計劃的一大亮點,從初階到高階都有針對性的實習。初階實習以熱線形式進行,側重共情和傾聽,幫助我們洞察來訪的需求。中階和高階實習逐步過渡到視頻形式,內容逐漸深化,幫助學員應用所學知識,提升實際操作能力。整體實習設計循序漸進,既能幫助學員積累經驗,又能逐步提升工作能力。爲了平衡好工作和學習,報名後第一步我先給自己做了心理建設,因爲勢必要放棄掉一些休息或玩樂的時間。而課程的友好設計可以讓我直接用手機觀看課程,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同時直播研討課也設計了很多的時間段,十分適合我們這些半工半讀的同學可以去結合自己的時間安排,兩個小時的課程也不會說過於的繁重。在實習期間也發生了不少讓我感到挫折但也讓我成長的瞬間。比如有一個熱線來電因爲對方和我之間年齡、認知、包括對於情緒的表達其實都非常大相徑庭。導致我在這個過程中很喫力,一邊在努力地爲他提供幫助,但同時又覺得做得不好。自責的情緒不斷地湧現,來電結束後,我的內心難以平復。於是我選擇將這通來電放到團督裏去討論,希望可以挖掘出一些原因。督導老師跟我說:“我覺得你的來電並沒有什麼問題,你把你想要做的都做到,你其實做的是非常好。但你現在會有一個愧疚感,你其實可以去想一下,是不是因爲你太過於想要一通完美的熱線了。”那一瞬間我發現,其實比起說是我對於這通來電的愧疚,更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對於我自己的苛責,我很希望把這件事情做得完美。當事情沒有按照我想的方向去發展,我就會出現很多愧疚的情緒。因爲我們本身是一個助人的工作,有時候如果太過於追求完美,當事情沒有按照我們預想的結果去發展時,我們反而會陷入到自己這種完美落敗的這種失落的狀態裏面。對於長期的職業發展來說,它是一個需要我們去慢慢消化的過程。後來不斷地去消化老師的話,知道我們首先要慢慢地去接納自己,我不是一個完美的諮詢師,我也不會在所有時刻都做得完美。但是沒有關係,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慢慢的往前走,我們總會做得比以前以爲的要好一些,這樣就很棒了。同樣對於來訪來說,我們的真誠也是非常珍貴的。當我想通過這件事情時,對我自己的幫助也非常大。選擇進入心理諮詢行業不僅是職業方向的調整,更多是對未來人生思考後的決定
我2000年從國企轉到外企,從事人力資源相關的工作。第一家公司是一個全球知名的物流公司DHL,後來去了法國化工公司,在那邊負責HR的全面管理。一直到2023年9月底,50歲的我選擇退休,離開職場,開始學習專心學習心理諮詢。在做這個決定時,我認真思考了未來幾十年我想過一個什麼樣的人生,花了時間去了解了自己的需求到底是什麼。對我來說選擇學習心理諮詢不僅僅是一個職業方向的調整,更多的是我對未來人生思考後做的決定。我更想過一個更自由一點的生活,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做一份能讓我感受價值和意義的工作。而接觸心理諮詢的契機跟我自己經歷有關。中年焦慮的媽媽趕上青春期叛逆的兒子,家庭關係一度特別糟糕,特別是兒子從公立學校轉到國際學校的時候。成績極速下降,染上了很多的壞毛病,最初以爲是擇校出錯,最瘋狂的時候不到一年的時間給他換了四所學校。而我自己也非常焦慮,身體崩潰。後來去醫院檢查才意識到這是心理問題帶來的軀體化反應,我也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接觸心理諮詢。在諮詢師的引導下我開始進行自我探索。最後發現其實是因爲當我自己面對突如其來的這麼多問題的時候,我自己出現了很無力、很脆弱的狀態,而我是個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問題的本質是我對自己的不接納。同時因爲兒子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識開始出現,加上在學校出現很多問題,他也很無助。當一切問題浮出水面時,我對自己多了一份理解和接納,對兒子也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不再苛責他,也不再苛責自己。從HR轉行到心理諮詢行業,前期我做了很多的考慮。首先因爲心理諮詢幫助我走出了那段困境,改變了我和孩子的生活狀態。這樣的工作十分滿足我對未來生活的需求。另外我也評估了我的資源和優勢,作爲HR在公司裏需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也需要具備一些心理學的基礎。同時我這麼多年的育兒經歷和30年職場的經驗,對我未來去做諮詢,去理解來訪,去共情,都是獨一無二的資源。最後我在選擇加入「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前也做了很多調研,這個課程的體系因爲多年的迭代比較成熟,師資也都是一線的有經驗的老師,老師們來自不同區域、不同流派,所以我們在選擇師資時選擇餘地比較大。最重要的是這種理論和實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真的非常好,超出我的預期!從5月20號開始接熱線到現在五個多月的時間,絕大多數熱線都是帶着具體問題來的,來電質量非常高。同時督導課程帶給我的收穫也非常大,通過對一些典型案例的深入探討,拓展我們的思路。同時理論和實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讓我們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實習中來,不再只是紙上談兵。比如9月份在精神分析課學到了夢的部分,那段時間剛好接了兩個來訪都講到他們最近做的夢。我可以立馬把學到的相關知識調出來跟他們談論。跟實習結合也會讓我對夢多很多理解,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每個人對於理想生活和工作的定義都各不相同。但普遍認可的信念是:工作不應只是應付和忍受,而更應該是在熱情和天賦驅使下的自我實現。12月18日19:30讓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在心裏諮詢行業從業15年的資深心理諮詢師、兩年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講師:杜滿鵬老師是如何一直堅持,他是否中途有過動搖時刻?簡單心理「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Pro」項目以「執業」爲培養目標,爲學員提供完善的培訓執業通路,項目畢業後,申請通過考覈可入駐「簡單心理實習諮詢師執業中心」。「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8年來已開展20+期,培養了3000+學員;學員遍佈全國34個省、市及地區。2016年至今,入駐簡單心理諮詢平臺6個月以上學員,有70%接案在100-500小時。
2年心理諮詢師培養計劃PRO項目24年冬季班最後3個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