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的生活?很多哲學家、文學家都問過這個問題,也回答過,卻並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
的確好生活不是千篇一律的,一千人心目中可能有一千種好生活。電影《完美的日子》卻提供了一種好生活的模板。
這部豆瓣8.5分、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高分電影,講述了一箇中年清潔工的平凡“日常”,但每個細節裏都透露出生活的美好:認真做事的踏實,真誠友善地對人對事對物。一花一樹,一本書一首歌、一個夢一縷陽光都包含着小而確定的幸福。
正如我最近在讀的《戰勝焦慮》這本書中所說:“在生活中經歷痛苦與磨難時,只要我們平等對待每一個念頭,不再使之糾纏、打結,保持一顆平等心、平常心,豈不日日是好日?”
和《完美的日子》一樣,《戰勝焦慮》這本書,也是在談怎麼過好每一天,什麼纔是不焦慮的好生活。那麼,怎麼能放下焦慮,過好生活呢?
01.面對不確定性,活好當下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變化的不確定的時代,以爲一直不會降價的房子降價了,工作失業,公司倒閉,降職降薪……工作中每個人可能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和困難。“沒有人能預測未來,無論是未來的工作還是生活,我們能做的,就是活好當下,有工作的時候,認真對待。危機來了,勇敢面對”。
好的工作也沒有標準,只要是能做好的,再普通的工作,也可以帶來成就感。
就像《完美的日子》裏的主角,中年大叔即使做着最底層的公共廁所清潔工的工作,依然認真努力,沒有覺得低人一等,也不會敷衍了事。像我每天遛狗都會見到的街道清潔工一樣,他把那條普通的路打掃得乾乾淨淨,成了我最喜歡走的梧桐小道,秋風一陣陣掃下樹上的葉子,他一遍遍掃乾淨街道上的落葉。他身上黃色的環衛工的服裝,在我看來,和蜘蛛俠拯救世界時穿的蜘蛛服一樣發着光。那些外賣員也是如此,他們用最平凡的勞動換取着生存資本,同時也爲他人帶來便利,他們的價值,一樣值得被尊重和認可。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平凡的崗位上活出自己的價值。
02.與周圍的人、事、物產生真正的鏈接
《完美的日子》裏的大叔,面對工作,認真努力。面對周圍的人,更是充滿善意。對待走失的小孩,去給予幫助,即使小孩的媽媽對待他一句感謝也沒有,但是孩子善意的揮手告別,卻瞬間治癒了他;對待身邊做事潦草同事,即使偷拿了他的磁帶送給自己的女友,他也不甚在意,最後收穫了同事女友感激的一個吻;侄女離家出走找到他,他溫柔以待,兩人度過的日子充滿了親情的溫馨;對得了絕症的“情敵”,兩個人玩起了兒時的遊戲……
即使住在幾平米的小屋裏,打掃得乾乾淨淨也是種幸福,把一棵小樹移植到房間裏也是快樂,拿一本書閱讀,即使讀到一半就睡着了,也是所得……
《戰勝焦慮》裏也引用了漢代賈誼的《新書》裏的一句話:”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好像是對這部電影的印證:你用愛來對別人,將來也一定會得到愛的回報,即使不是此刻,不是現在。播撒了愛的種子,終究會開出花結上果。起碼心靈安定,也是回報。
03.掌握情緒,擺脫失控感
現代人最大的焦慮就是慾望過多,並且容易被外界裹挾。
車子、房子、票子,成爲大衆主流的價值追求,彷彿只有坐擁豪宅豪車,卡里有億萬存款纔是人生贏家。其實,這種想法會給普通人帶來更多焦慮感。
“掌控情緒,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要盲目從衆。”看到別人買了新車,就羨慕,也想着要換一臺來彰顯自己,即使並不需要。看到別人住進了大房子,也會感到沮喪。但是卻沒細想想,是否這些和自己的“幸福”——完美的生活到底有什麼關聯?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的我們,是否還在爲銀行卡里的數字奔波,忽視了唾手可得的幸福?
《戰勝焦慮》裏舉了一個法布爾做過的松毛蟲的試驗:讓一羣毛蟲圍着花盆一個接一個走,他們就不停地轉着圈……
《完美的日子》裏的主角無疑是從這種“圈套”裏走出來的人,他實現了自己的自在,不把大衆的規訓當作自己的標準,尊重自己的感受,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願我們都有這種覺悟,勇敢地活出自己完美的日子,不管風雨,活出自己的小確幸,焦慮也會少很多,煩惱自然遁去很多。
一本書和一個電影,雖是不同的介質,卻傳達了一樣幸福生活的理念,異曲同工,所以,我把它們一起推薦給大家,希望也能幫助和我一樣的普通人,戰勝焦慮,走出生活的迷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