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察了三代人,研究了500對離婚夫妻,發現了3條驚人的規律

由 第一心理 發佈於 心理

'25-09-30

或許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在當今時代,離婚真不是一件新鮮事。

相比起老一輩的“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婚姻觀念,如今剛結婚就想離婚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最近看到這麼一個帖子,有個網友結婚半年就選擇了離婚。

網友描述,是自己找的對象,結婚之前也談了一年的戀愛,可以說還是有一定感情基礎的。

但是,在7月17日登記結婚之後,8月19號就拿上了離婚證。

一個月已經很短了,但不是當代年輕人快速離婚的極限。

有位網友表示,自己相親認識的對象,覺得人沒有問題就匆匆結婚了。

領了結婚證之後才發現,對象犯了原則性的錯誤,不到一週又離了婚。

可見,現在離婚對部分年輕人而言,就像喫飯喝水一樣平常。

我觀察了70後、80後和90後三代人,研究了500對離婚夫妻,發現了3條驚人的規律。

中以下三條規律的,婚姻不穩定係數極高!

第一條:隱瞞重大事項

在結婚之前,許多情侶一時頭腦發熱,還沒有查清對方的底細就踏入了婚姻的殿堂。

又或者,有些人知道自己的問題可能會影響結婚,乾脆故意隱瞞了一些重大事項。

這些重大事項主要包括體檢報告存在異常、鉅額債務,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個人的差異性要求,比如是否同居、是否有過流產等。

如果婚前隱瞞了重大事項,一旦被發現,大概率會走到離婚的地步。

曾經看到過一個帖子,博主寫道,本來以爲自己和老公的日子過得挺好的,但突然發現老公欠了45萬。

對於月薪4000左右的打工人,45萬簡直是天文數字。

走到這種地步,博主已經決定選擇離婚。

在婚前隱瞞重大事項,會直接影響夫妻之間的信任。

一旦夫妻之間出現了信任危機,婚姻就亮起了紅燈,處在極其危險的邊緣。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依戀損傷”理論,指的是當伴侶隱瞞重要事件造成心靈傷害時,大腦會永遠記錄這種創傷。

夫妻之間的信任崩塌之後,想要重建是難上加難,大多都以離婚收場。

因此,在婚前避免隱瞞重大事項,儘可能做到坦誠,纔會讓婚姻關係更加穩固。

第二條:婚前婚後變化太大

爲了追到女人,許多男人都會在婚前適當的僞裝。

然而,如果僞裝的力度過猛,就會讓女人在婚後感受到極大的落差感,從而影響到婚姻的穩定性。

有這麼一句話曾火遍網絡:“我們一般演到騙你們生完孩子爲止。”

許多女人之所以選擇離婚,都是因爲老公婚前和婚後差別太大了。

曾經看過一個離婚案例,女方圖男方對自己好,在對方所有條件都不如自己的情況下結了婚。

結婚時,雙方說好把彩禮作爲月子中心的錢,結果懷孕後以各種理由又把彩禮要了回去。

不止如此,婚前男方時時都順着女方,但婚後任何溝通都以爭吵結束。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婚前婚後差異大其實是一種“補償心理”。

婚前沒有得到的時候,男方就會處於低位,給予女方超出自己正常範圍內的好。

一旦結婚懷孕後,男方就會覺得已經達成了目的,曾經僞裝時內心的不滿就會完全表達出來。

也就是說,如果男方存在僞裝心理,婚前對女方多好,婚後態度轉變就有多差,這也是導致離婚的重要原因。

第三條:原則性錯誤

如果說以上兩條還有方法彌補,原則性錯誤一旦出現,幾乎百分百離婚。

婚姻中常見的原則性錯誤,一是家暴,另一個就是出軌。

而家暴和出軌,只有0次和無數次。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海倫·費舍爾博士指出,當人產生出軌行爲時,大腦會釋放出大量多巴胺,從而形成成癮機制。

對於家暴而言,一旦婚姻中的一方出現用暴力解決問題,就會習慣用暴力的方式發泄情緒、操控他人。

“操作性條件作用”角度來看,當個體完成一件行爲之後,得到的反饋是積極的,那就會反覆地重複這一行爲。

家暴之後,施暴者不僅得到了情緒上的發泄,還讓受害人變得更加順從,無疑是一種雙重“獎勵”。

這也是爲什麼,出軌和家暴的行爲一旦出現,就會無法遏止。

總而言之,那些最終以離婚收場的夫妻,大多都逃不出這三條規律。

如果想要維持健康的婚姻關係,這三條規律最好一條都不要碰。

-The End -

作者-貓頭鷹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