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最新鐵飯碗:給8個老人當“全職乖孫”,老人幸福,兒女踏實

由 第一心理 發佈於 心理

'25-10-01

一週前爺爺摔倒了,所幸沒啥問題。正好我通過了一場考試,現在的我可能是全世界最閒的那批人,自然擔起了陪牀的重任。

按理說我應該對這份突如其來的任務感到“心煩”,實際上並沒有,我覺得反而比什麼事情都不做,在家裏凹遊戲要快樂得多。

尤其是經過這幾天,我越發覺得那些辭職之後轉而當“全職乖孫”的00後年輕人,好聰明的!

一、“全職乖孫”

提問!如果有一份這樣的工作你會不會心動:

月薪8000、包喫包住、老闆不僅和藹可親還對你疼愛有加,你在公司可以說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這就是被網上調侃爲00後最新“鐵飯碗”的工作,“全職乖孫”。

字面意思,就是不出去工作,每天把家裏的老人們哄開心就可以了。之前就聽朋友說,最厲害的“全職乖孫”可以同時照顧8名老人

我也是怪幸運的,居然也能切實體會到這種特殊的“鐵飯碗”。

不說別人,單說最近的我過着怎樣的生活。

爺爺因爲營養不良在老家摔倒,嚇得大伯母連夜給爺爺送進城。天亮大伯母就回家了,照顧爺爺的任務就落在了姑姑和父親的身上。

就在他們分身乏術的時候,我回家並知會他們把老頭交給我。

姑姑聽說之後立刻給我轉賬1000塊,她說:“500是你爺爺最近的生活費,剩下500你拿着花吧,沒了再找我拿。”

父親生來就比較幽默,他也笑着說:“那還說啥了,我也跟一個吧。”緊接着又是1000元到賬。

8月15日下午,爺爺可能是覺得我忙裏忙外很辛苦,也給了我200塊,這錢我收了,但算在爺爺的生活費裏了。

其實錢是無所謂的,我也不可能在爺爺的開銷上精打細算,但我也確實體會到了“全職乖孫”的可行性。

原來那些“主打陪伴”的乖孫們,可以有這麼多的收入來源,長輩會給、老人也會給。

可能有人覺得“全職乖孫”少了人情味,但我體驗下來之後,感覺卻不一樣。

二、何樂不爲?

有的小夥伴可能覺得,畢竟我爺爺沒什麼問題,我這陪牀任務也並不艱苦,不過就是小孩子玩耍罷了。

如果較真地來說,“全職乖孫”的主要任務就是陪伴

畢竟大多數老年人都不會長年住在醫院裏,也不會有數不清的手術傷口需要處理、更不會有清不完的“髒東西”。

就拿朋友說的那位陪伴8名老人的“全職乖孫”來說,她每天的任務就是做飯、提醒老人按時喫藥;

其餘的時間就是在這些特別疼愛自己的老人周圍轉圈圈。

是不是覺得我把“全職乖孫”這事想的得太簡單了?怎麼會那麼輕鬆呢?這就牽扯到“全職乖孫”的重中之重了,就是這個“孫”的身份。

不得不承認,中式家庭的老年人就是喜歡隔代親

而“孫”這個身份,就像是“免死金牌”一樣,只要夠乖,老人就不會像爲難老伴和兒女那樣爲難孫子。

這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老人想要陪伴、父輩想要踏實,能完美勝任這兩個要求的人,一定是那位“乖孫”。

你想,有孫子在忙裏忙外,老人是不是開心了?

有兒女照顧老人,本應該出時間、出力又出錢的父輩也輕鬆了不少,而且照顧老人的還是自家人。

再就是錢的事,現在保姆、護理工的工資,少說也要一月4000

與其把這錢提心吊膽地給外人,倒不如給家裏人,說不定還能省下不少。

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更好了,如果真當了“全職乖孫”,就再也不用在工作上生窩囊氣了。

不管怎麼看,“全職乖孫”的存在都是讓全家滿意最優解,何樂而不爲呢?

三、最大弊端

這說了“全職乖孫”的好處,就要說壞處了。

一個最大的弊端在於,幾乎所有父母都不想用孩子的未來去換取家裏老年人的晚年幸福

這其實是人之常情了,就比如如果我在家裏宅很長時間的話,父親會直接把我“逐出家門”,讓我出去玩。

他的理由是:“年輕人躺屍一樣不是浪費時間嗎?不願意工作的話就出去看看世界!

在我們這代人的父輩眼中,孩子有沒有出息或許沒那麼重要。

但不浪費青春纔是他們最大的願望,父親在給我“上課”的時候就經常說:“人過青春無少年!”

因此如果讓孩子只圍着老人轉,這在父輩甚至很多年輕人的眼中都是“辜負青春”的存在

估計很多長輩寧願自己去照顧老人,寧願分身乏術,也不會用兒女們的青春和未來去滿足老年人的快樂,這成本就太高了!

“全職乖孫”這一“職業”之所以存在,原因在於我國養老問題越發嚴重,年輕人的生活也越來越難過。

這麼一看,它的誕生幾乎就是必然的。

用老一輩的話就是——在外面混不下去,就只能回家了。那麼從客觀來看,“全職乖孫”就是當前社會問題的具象化

想讓孩子們都沒無憂無慮地展翅飛翔、讓老人們養老無憂,我們可能還需要走很長的路。

仔細想想,突然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怪重的。

-The End -

作者-佳月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