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離婚潮”的風,竟然已經吹到了中老年人羣之中了?
2025年6月,這樣一組詞條衝上熱搜:“85歲妻子沒上進心93歲男子起訴離婚”。
今年已經93歲高齡的蔡先生到荊州江陵法院起訴,要和自己相伴多年的妻子姚女士離婚。

而起訴離婚的原因也是令人非常摸不着頭腦——因爲一個80多歲的老人沒有上進心?
在起訴狀中,蔡先生表示:“在結婚之後他發現自己和妻子性格差異很大,雙方根本無法磨合;”
“且妻子不上進、沒有家庭責任感,他得不到妻子半點照顧,所以才失去了繼續生活的信心。”
據瞭解,兩個人並不是彼此的原配,而是在2009年結婚的半路夫妻。
隨着時間的推移,老人的身體健康大不如前,且無法彼此照顧,這才感情漸淡,長期分居後走到了離婚這一步。

說好聽些叫做“妻子沒有上進心”,若是說白了,就是“老婆不能照顧我,趁早一腳蹬了”。
人到晚年,金錢、物質、地位、兒女——一切都重要,最不重要的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感情。
現在有一種悲慘的婚姻叫作晚年離婚,它們似乎大多標誌着“人生滑坡”、“孤寂晚年”。
因爲如果真的有無法忍受的衝突的和矛盾,早在年輕時就會分開;而像這樣到了晚年才離婚的夫妻,無外乎兩種原因。
第一,多年來累積的微小問題變成再也無法遮掩的缺口,婚姻沒有了孩子和愛作爲潤滑劑,分崩離析的那一刻誰在乎是年輕還是年老?
第二,伴侶已經全然失去價值,甚至還在浪費資源,與繼續生活相比,離婚顯然更有性價比。

即使再婚,也很少能夠建立起情感基礎,全都是以“算計”和“利益”爲基底。
這樣的婚姻,也只能代表着一個悲慘的結局,而不會是所謂的“遲到的真愛”。
死亡焦慮
曾經接待過這樣一位晚年離婚的來訪者白森先生(化名),今年62歲。
與其他在婚姻家庭中充斥着大小矛盾的晚年離婚者不同,白先生的婚姻可以稱得上是幸福、平靜;
他一生勤懇工作、照顧家庭,幾乎沒和自己的妻子紅過臉。

就在臨近退休的時候,他想和妻子盤點一下多年來的存款,好提前爲退休生活做打算。
沒想到妻子死活不同意他看存款,最後鬧到親戚、子女全都知道了,妻子這才支支吾吾說出真相;
兩個人幾十年的工資、存款,一部分被妻子偷偷給了孃家兄弟,另一部分拿去做了什麼“理財”,投入了將近40萬元,相當於全部打了水漂。
本來可以安享的晚年生活,一下子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而離婚去過獨身生活,更是加劇了這樣的焦慮和恐懼。
因爲當個體進入老年階段,“死亡焦慮”就成爲了潛意識中的核心情緒;
也即個體對於自身或者他人終將面臨死亡而產生的恐懼、不安、糾結等等複雜心態。

這樣的死亡焦慮具有普遍性和不可消解性,有人用金錢對沖焦慮,有人用情感覆蓋恐懼;
有人用宗教信仰獲得來生的希望,還有人通過畢生的成就昇華死亡。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假如不能夠從婚姻中獲取支持,晚年離婚所帶來的餘生不可控的恐懼,就會成爲老年人失去心理狀態平衡的元兇。
權力博弈的失衡
或許很多人並沒有發現,幾乎所有的長期婚姻之中都存在一種或顯性或隱性的“權力博弈”,例如經濟支配權力、決策主導、角色分工等等。
這樣的權力博弈會在婚姻中因爲一些潤滑劑(孩子、父母、維持面子等)而保持一定的平衡。
進入老年階段,一旦角色產生變化,出現了資源獲取的斷崖式上升或下降、身體健康的變化或者子女獨立外出等等情況;
權力博弈就會被擺在檯面上。

例如,當一個妻子常年因爲高收入高保持着家庭內部的話語權,她在退休之後失去了高收入,只能依賴退休金生活;
而丈夫卻通過兼職或子女支持獲得了更多經濟自主權,那麼“妻子主導”的權力結構就會被打破。
原本的低權力者不僅要求高權力,還要彌補過去的缺口;
而原本的高權力者會產生落差感和怨恨,因而演化出不可調和的分歧,最終走上晚年離婚這條道路。
這樣的權力博弈所帶來的後果——離婚,本質上其實是對於人生控制權的一種爭奪。離婚雖然不能代表爭奪失敗,但至少是兩敗俱傷。

家庭內部的權力重組無法繼續,個體對於“自主權”的最終捍衛沒有完成,落差感也還是存在。
這樣的離異老人,會比其他羣體更難進行晚年的心態調整。
自我整合的需求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一個老人晚年離婚,大多都預示着悲慘生活的開始。
因爲我們默認伴侶會是晚年時子女高飛、身體素質下滑、經濟地位下降後的唯一慰藉。
但實際上,有很多老人在年輕時會因爲養家、撫育子女等等原因壓抑個人的追求和愛好。
老年之後經濟壓力減輕,空閒時間增多,這正是我們進行“自我整合”的最好時機。
根據心理學家埃裏克森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老年期的核心任務是“整合vs絕望”,回顧一生時,老人應該感覺到有意義,而非陷入後悔和痛苦之中。
不論離婚與否,我們的人生到了後半程,總有太多的犧牲和太多的遺憾沒有完成;
這樣“未完成的自我”才應該是晚年生涯最強烈的心理需求和最重要的任務。
也正因如此,離婚只能算得上是一個轉折點——有人轉向孤獨寂寞,有人卻將其視爲重構自我完整性的最後機會。
多提問自己:“我是誰?”“我當下爲什麼而活?”“我的人生是否還有遺憾?”“我的遺憾能以什麼樣的方式彌補?”
與共同生活多年、相濡以沫的伴侶分離,這固然是一種創傷;
然而若是將其視爲新生活的開始,那麼不管你今年是六十歲、七十歲、還是八十歲,腳下站立的位置,都只是跑道的起點而已。
-The End -
作者-專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