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贏了!首個被關稅戰搞破產的國家出現!已進入“災難狀態“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8-03

2025年的七月,科倫坡的空氣裏瀰漫着絕望。夜幕降臨,這座昔日的海濱明珠之城,如今只有零星的燈火,大面積的停電讓城市陷入死寂。這不是電影裏的末日場景,這是斯里蘭卡,一個剛剛宣佈國家破產,進入“災難狀態”的國家。

作爲一名跑了十年國際新聞的記者,我見過太多動盪與衝突,但斯里蘭卡的崩塌,依舊讓我感到徹骨的寒意。這不是一場由槍炮引發的戰爭,卻比任何一場熱戰都更殘酷。它的背後,站着一個我們都熟悉的身影——唐納德·特朗普。

故事的指針必須撥回到2018年。那一年,特朗普揮舞着關稅大棒,向全世界宣告“美國優先”。當時,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中美這兩個巨人的角力上,很少有人注意到,這根大棒的陰影下,一個脆弱的島國已經搖搖欲墜。

斯里蘭卡,這個曾經被譽爲“印度洋上的眼淚”的國家,它的經濟命脈高度依賴兩樣東西:旅遊業和服裝出口。 這兩項,都爲它帶來源源不斷的美金,也就是外匯儲備。

特朗普的關稅戰,精準地打在了它的軟肋上。2018年後,美國突然將斯里蘭卡出口的服裝、紡織品、橡膠製品等核心商品的關稅,從原先的個位數,瘋狂提高到25%。一夜之間,斯里蘭卡最大的外匯來源,被攔腰斬斷。

數據是冰冷但最有力的證據。根據世界銀行更新至2025年初的數據,在關稅戰前,斯里蘭卡對美出口額穩定在每年約30億美元的規模。而到了2022年,這個數字已經斷崖式下跌至不足10億美元。對於一個總GDP不過幾百億美元的國家,這是致命一擊。

首先崩潰的是進口。斯里蘭卡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島國,從藥品、燃料到化肥,幾乎所有工業和生活必需品都依賴進口。沒有美元,就等於沒有了一切。

於是,我們看到了2025年今天這幅地獄般的圖景:首都科倫坡的加油站,等待加油的隊伍可以排到幾公里外,很多人在車裏喫住等上三四天,只爲加上幾升汽油。醫院裏,連最基礎的抗生素和退燒藥都已告罄,無數病患只能在痛苦中等待。一位在當地從事援助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親眼見到一位父親,因爲買不到救命的藥物,眼睜睜看着自己的孩子病情惡化。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那場聲勢浩大的“有機農業革命”。2021年,斯里蘭卡政府突然宣佈,全面禁止進口化肥,要在全國推行有機農業。當時,西方媒體一片讚譽,稱其爲“勇敢的環保壯舉”。但真相是什麼?真相是,政府的外匯儲備已經見底,根本無力支付進口化肥的費用。這並非一次主動的綠色轉型,而是一場被逼上梁山的無奈之舉。

後果是災難性的。習慣了化肥的土地,在失去養料後,產量銳減。佔據斯里蘭卡GDP近10%的農業,幾乎在一年內崩盤。尤其是國寶級的錫蘭紅茶,產量暴跌近50%,本就脆弱的出口再次遭受重創。原本能夠自給自足的大米,現在也不得不花費寶貴的、僅存的外匯去國際市場上購買。

這場由關稅引發的連鎖反應,最終引爆了深埋已久的債務炸彈。

過去十年,爲了發展經濟,斯里蘭卡確實借了不少外債。其中,由中國援建的科倫坡港口城、漢班託塔港等“一帶一路”項目,是其基礎設施現代化的重要標誌。西方的輿論多年來一直炒作所謂的“中國債務陷阱”。

但事實是,在特朗普的貿易戰打響之前,斯里蘭卡的經濟蒸蒸日上,這些項目帶來的貿易和物流增長,完全有能力覆蓋其債務。一位商務部研究院的專家曾爲我剖析過:“一帶一路”給斯里蘭卡的是魚竿和漁場,但特朗普的關稅戰,直接把整個漁場的魚毒死了。 魚竿再好,沒有魚,港口再先進,沒有貨船,最終都會變成沉重的負擔。

截至2025年7月,斯里蘭卡所欠的外債總額已超過510億美元,而它賬上的外匯儲備,一度不足5000萬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相當於一個家庭年收入5萬,卻欠了5100萬的債,而且手頭現金只剩5000塊。破產,是唯一的結局。

在這場國家級的悲劇中,承受最多痛苦的,永遠是普通人。我聯繫上了一位在科倫坡當地的華人,他向我描述瞭如今的生活:中產階級正在變賣他們最後的尊嚴——祖傳的珠寶、名貴的紗麗,只爲換取幾袋米和一罐奶粉。他講了一個故事,一位曾經體面的銀行經理,把他祖母傳下來的藍寶石戒指,以不到市場價三成的價格賣給了黑市商人。“你知道最魔幻的是什麼嗎?”他在電話那頭苦笑,“這些寶石,兜兜轉轉,最後很可能又會出現在紐約第五大道的奢侈品店裏。”

而特朗普呢?就在上個月,他在一次集會上依然洋洋得意地宣稱:“我的關稅政策是史上最成功的,它讓美國再次強大,讓全世界爲我們買單。”

他確實“贏了”。他用別國的災難,填補了美國的財政赤字,保護了本國的落後產能。但這種“贏”,是以一個國家的崩潰和2200萬人的苦難爲代價的。看着那些在垃圾堆裏尋找食物的斯里蘭卡兒童的照片,我無法將此定義爲勝利,這更像是一場文明的潰敗。

斯里蘭卡的悲劇,對我們而言,是一面代價高昂的鏡子。它用最極端的方式揭示了一個真理: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如果將自己的經濟命脈完全捆綁在單一的外部市場上,無異於將脖子伸進了別人的絞索裏。

幸運的是,我們早已開始佈局。近年來,中國積極推動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已經讓東盟超越美國和歐盟,成爲我們最大的貿易伙伴。這種多元化的佈局,正是我們抵禦外部風險、對沖單邊主義衝擊的最強盾牌。當風暴來臨時,我們不會是那艘在巨浪中無處停靠的孤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