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身體的信號,給自己多一份安心
上週門診,49歲的張姐牽着高二女兒走進來。原本是陪孩子體檢,臨走時她卻猶猶豫豫地坐下:“醫生,我三個月沒來月經了,以爲徹底不用避孕了,昨天測早孕試紙,居然是兩道槓……”
她的手緊緊攥着女兒的校服衣角,聲音有些發顫:“我都當外婆的年紀了,怎麼還會懷孕?”
女兒在旁邊輕輕拍她的背:“媽,沒事,我們好好聽醫生的。”
看着這對母女,我深深理解這種困惑。圍絕經期的身體,就像一臺用了多年的老鍾,走得時快時慢,但並不意味着完全停擺。
一、爲什麼沒來月經,卻可能懷孕?
很多人誤以爲“沒來月經=不排卵”,這其實是個常見的誤區。
卵巢功能衰退是個漸進過程,並非突然“罷工”。醫學研究表明,50歲左右的女性卵巢內可能仍有約1000個卵泡。數量雖少,但只要有一個卵泡悄悄排卵,而你有過無保護性行爲,就可能懷孕。
圍絕經期的月經可能毫無規律:兩三個月不來,突然又來一次;量少得可憐,卻可能隱藏着一次排卵。真正的絕經,是指連續12個月沒有月經來潮(需排除哺乳、服藥等原因)。在這之前,避孕的弦都不能松。

二、40+避孕:不是多餘,是對自己的保護
這個年紀懷孕,對母親和胎兒都充滿挑戰:
- 母親風險增加: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血栓等併發症概率大幅上升,自然流產、宮外孕也更常見。
- 胎兒風險:胎兒染色體異常的風險隨年齡增長而顯著增加。
- 情感與身體的雙重考驗:無論是繼續妊娠還是終止妊娠,身體和情緒都可能經歷較大波動。
選擇科學避孕,不是“多此一舉”,而是給自己和家庭一份安穩。我們辛苦大半輩子,照顧家人,更該好好呵護自己。

三、推薦3種省心避孕法,40+也好用
優先選擇“長效可逆避孕法”(LARC),一次放置可長期有效,避孕率高,無需天天惦記。
1.含銅宮內節育器(銅環)
適合:不想使用激素或對激素敏感的人羣。
優點:不影響內分泌,避孕效果可靠。
注意:部分人可能出現經量增多、腹痛,放置前需排除炎症。
2.左炔諾孕酮宮內緩釋系統(曼月樂)
適合:月經量多、痛經嚴重,或關注子宮內膜健康的人羣。
優點:既能避孕,又能減少經血量、緩解痛經。
注意:放置初期可能有點滴出血或閉經,到期可更換。
3. 皮下埋植劑
適合:怕麻煩、生活忙碌的女性。
優點:一次植入可維持數年,避孕效率極高,不含雌激素。
注意:可能會有不規則出血,到期需更換。
提醒:含有雌激素的複方避孕藥,50歲後一般不建議使用,特別是吸菸、高血壓人羣。僅含孕激素的避孕藥或避孕針可使用至55歲,但需嚴格遵醫囑。

四、緊急避孕:40+也能用,選對更穩妥
萬一發生無保護性行爲,請勿慌亂,儘快採取行動:
- 首選含銅宮內節育器:事後5天內放置均有效,且之後可作爲長期避孕措施。
- 口服緊急避孕藥:左炔諾孕酮(72小時內服用最佳)或醋酸烏利司他(120小時內有效)均可選擇。
需要了解的是,40歲以上女性同樣可以使用口服緊急避孕藥,但具體選擇需結合個人健康狀況,諮詢醫生爲宜。

五、何時能停止避孕?記住這個時間表
根據權威指南,停止避孕的時間可參考以下建議:
- 50歲後絕經:最後一次月經後滿1年,可考慮停止。
- 50歲前絕經:需等待最後一次月經後滿2年。
- 55歲:無論月經情況如何,通常均可停止避孕。
若您使用的是含孕激素的避孕方法(如曼月樂、皮下埋植劑),可能會引起閉經,從而難以判斷是否真正絕經。穩妥的做法是諮詢醫生,必要時進行相關檢查評估。

六、家庭避孕決策清單
- 明確生育意願:是否還有生育計劃?如有,建議積極備孕並諮詢生殖科醫生。如無,應儘快選擇高效的避孕方法。
- 就醫準備:就診時帶上您的健康史(高血壓、糖尿病等)、月經記錄以及對避孕方式的偏好。
- 應急方案:家中可備有避孕套,既能避孕也能防病。萬一發生無保護性行爲,知道如何正確尋求緊急避孕幫助。
- 年度覆盤:每年評估一次身體狀況和現有避孕方式的適宜性,必要時調整方案。
圍絕經期的身體變化可能帶來困惑與焦慮,這很正常。關鍵在於科學瞭解、積極應對。避孕不是爲了束縛,而是爲了給您一份安心,讓您能更從容地度過這個特殊時期。
您爲家庭付出了很多,現在也請好好關愛自己。




